沈明珠看到三哥手里的彩色藤条,晃着小脑袋笑着说:“大哥藏了不少呀,这些够做好多笔筒了。”
大明先编了一个打样儿,其他人跟着学。
其他人编的没大哥编的好,大明看不上,把兄弟几个都轰走了。
沈明珠坐在炕上扒拉着系统,看商城里笔筒的样子。
她告诉大哥在上面编些吉祥字,比如金榜题名,吉星高照等。
她连说带比划着,让大哥编了不同形状的,方形的,圆形的。
藤条编成了不同的花样子,有镂空的,菱形图案的。
有的还带了造型,上面带两个兔子耳朵。
大明琢磨了一下,还真的编了出来,惟妙惟肖的,栩栩如生。
沈明珠趴在炕上,不停地夸赞大哥手艺好,喜得大明合不拢嘴。
大明笑着拍了一下沈明珠的头,宠溺地说:“还不是你主意多,大哥脑子笨,可想不到这么多的花样子。”
其他人也凑过来忍不住称赞。
大明的嘴咧到了耳朵根上,一点都不心疼藤条了,不过他还是觉得这些东西卖不掉,谁会花钱买这些呢。
“大哥,你编的这些都要赶上老篾匠爷爷了,一定能卖钱的。”姚祁喆笑着说。
“那要卖多少钱呢?”三明有些拿不定主意,他看向沈明珠。
“拮据的学子应该不会买这些,笔筒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我们要卖给有钱人的学子。”沈明珠一本正经地说。
“富贵人家的公子能看上这些吗,藤条漫山遍野的。”四明质疑。
“一定能卖出去的。”沈明珠摸着笔筒上的吉祥字肯定地说,有钱人家的孩子可能都想不到藤条还可以做笔筒。
几个哥哥都不想扫她的兴,不再说话。
大明从小看着篾匠爷爷去山上砍藤条,把杂乱的藤条一根根捋顺,浸泡柔软,然后劈成宽度均匀的长条,长长的藤条在他结了老茧的手中翻飞。
一个个箩筐,簸箕,藤椅就做好了。
他羡慕的直砸嘴,现在他虽然赶不上老篾匠的手艺,但编的东西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结实耐用。
他对土地上长出来的东西都有感情,他觉得那是有灵性的,只要你好好的侍奉它,它一定能长好,不会让人失望。
他不去纠结这些笔筒能不能挣钱。
他要做的是,编好每一个笔筒,让这些藤条挥最大的价值,让它们变得有意义。
笔筒是文人用的东西,只要有人用它,它就是有意义的。
他编的笔筒,都是用了心思的。
夜深了,弟弟妹妹都去睡了,只有他坐的笔直,手里的藤条翻飞,一个个造型各异的笔筒摆在了桌子上。
第二天早早地吃过中午饭,他们就要准备出了。
大明把笔筒小心地摆到背篓里。
邹氏又多给了他们一些铜板,万一真的卖出去了,好给人找钱。
大明带着弟弟妹妹浩浩荡荡地出了。
沈明珠和姚祁喆手拉手走在中间,刚出门,就碰到一辆牛车,晃晃悠悠地驶了过来。
老牛的头上绑着一个红布条,在寒风里飘动,格外引人注目。
他们的脚步慢下来,朝那边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