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穿越宋末,从琼崖崛起 > 第503章 西哈努克的摧锋军(第1页)

第503章 西哈努克的摧锋军(第1页)

临安的吏治在大刀阔斧地改革着,神州大地上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科学运动,其规模直至后世都未曾所见。

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于吃皇粮有一种骨子里的执迷,人人都希望明些什么,创造些什么,然后被当地官员推荐到临安进入科学院。

新一期的《内部消息》对此次设置科学院,鼓励百工创新的事情做了大书特书。不仅刊登了《专利法》的解释,还特别强调了科学院为皇帝亲管,赵昰便是这科学院的院长。

临安、广州、海口的蒸汽机现在已经没有看热闹的人了,围观的全是拿着纸笔在那里又画又写的各阶层民众。

上至朝官,下至匠人,原先对于改进蒸汽机只不过是看个稀奇的人们,爆出了极致的热情。

《内部消息》上对于科学院披露的诸般事情,已经深深刺激到了大众。

一个出身卑微的宝石匠,不过是磨了两块玻璃就进了科学院,弄了个从九品的俸禄。

一个铁匠据说只是在飞弹上装了四块铁片,就被擢升成了神火司的匠作丞,据说除了正八品的俸禄,皇帝还在临安赏了一座宅子,和五百个银钱。

那个从琼崖来的黄姓道姑更是不得了,把纺车改成了脚踏,就得了一份从七品的俸禄,还拨了一座道观给她。

诸如此类的消息还有很多。

这些宣传太让人动心了,特别是小报中有那么一段话:

根据某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工部侍郎所说,官家对于蒸汽炉一直未被改进很失望。

官家有一次曾说,若是有人能把这蒸汽炉改进,把这功效增大,莫说给个同八品待遇,便是六品也不在话下。如果其改进的效果惊人,则上不封顶,甚至可以封爵赏职立碑着传。

原本对于改良蒸汽机的悬赏大部分人没有在意,甚至不太相信,可如今临安科学院的种种已经摆在面前,而小报消息的真实性早已经被大众确定。

凭空明一样事物也许很难,可现成的蒸汽炉改进一番,那能有多难?别人不行,未必我就不行。以我的聪明才智,这不就是一条终南捷径?

利益的驱动下,使得此刻大宋对于蒸汽机的研究,展现出了一个惊人的热潮。

每天来科学院投递改进策略的人多不胜数,一开始赵昰还亲力亲为每一份都仔细查阅,可没两天就失去了耐心。

绝大部分都是完全没有科学常识的异想天开,而且大部分的文书都有问题,至少描述的细节方面带有严重的主观臆测。

最离谱的竟然还有人要在蒸汽机上贴符箓。赵昰不得不在各地另行文,所有改进必须要有样机或模型,这样才遏制住了各种匪夷所思的明梦。

整个华夏一派生机勃勃,这完全在赵昰的设想之中。而沿着海岸线向斯里兰卡前进的朱庆和李凯,却生了赵昰意料之外的事情。

朱庆的船队在广州接上了要去海外建立据点的一批6军,又跑到徐闻和白沙水寨的李凯汇合在了一处。

近百战船加上李凯执意要携带的八十多条几乎空舱的货船,总计万人的远征队伍浩浩荡荡地朝着安南渡海而去。

船队沿着安南的海岸线一直抵达了岘港,在那里拉上占越国派遣来的向导向着如今的胡志明市驶去。

这一路极其顺利,海贼是没有的,连大一点的风暴都未曾遇上。按着海岸线行驶的船队,至今都航行在大宋的势力辐射区内,湄公河三角洲已经被占越控制,补给之类的根本无需担心。

每到一处停泊,受到的欢迎比在本土还要热烈几分。

可直到船队到了今西哈努克港市,竟然遇见了住在此地的一百多个汉人。没人想到会在那么远的地方遇见华夏同胞,这自然是要与之交谈一番,问一问周边的情况。

“诸位是从何处而来,如何流落到了这万里之外?”李凯望着面前这些穿着非汉非夷的人问道。

“启禀将军,我等随左相往暹罗,船遇海难,流落于此已数载矣。”这群人里的领叉手应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