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要從幾天前說起,幾天前一位老者來到他們縣,老者是致仕的大儒,致仕前官拜太子太傅。
這本來是知縣無論如何都接觸不到的人物。
但老者回鄉途經此處,身體受不住長途跋涉,需要修養一段日子。於是知縣幫他引薦了一位賣房子的商人…一開始他其實想邀請老者直接在自己府邸居住。
可惜老者四兩撥千斤,知縣意識到自己的想法不可能成,臨時改了口。
老者常年教書育人,閒下來深感無聊。
這次知縣舉辦秋日宴,有一大半原因都因為老者。學子們在樓下暢所欲言時,老者便坐在閣樓之上。
知縣是想,如果學子們表現的好,老者能點撥兩句,對學子們也大有益處。
果然,老者給出了兩行筆墨。
知縣把一張紙遞給溫鈺。
紙張上寫著寥寥兩行字跡。
第一句是對溫鈺觀點的點撥,寥寥數言,鞭辟入裡。
第二句卻是留下了一個題目。
知縣看著溫鈺,意味深長:「題目完成後,你可親自送上門,請先生指點。」
這也是老者的意思。
但能不能有後續,就要看他的表現了。
溫鈺眼神微動,深深作揖。
溫鈺自詡在同齡人中學問算得上深厚,但想拿到解元,他也沒有十分把握。
這是一次機遇。
溫鈺牢牢把握住了這個機遇。
他揮筆而就,精心寫了一篇文章,在下午休沐後,便帶著文章上了門。
老者看完他的文章後,本來緊皺的眉宇漸漸放鬆,他還以為此人這麼快上門是沒用心。
「……」
溫鈺出府邸時,帶著老者給他的一本書,《淺談水利》。
之後一個月,每日早晨,他可帶著昨日的書籍和文章上門。
教諭得知此事後,立即給溫鈺批准休沐時間,教諭似隨意道:「太傅回鄉時,所行十輛馬車,除兩輛馬車坐人,其餘八輛皆為書籍。」
溫鈺堪稱過目不忘。
但他和一些世家精心培養的子弟比起來,有一個短處——他能看到的書籍太少了。
很多孤本和珍貴的書籍,他看不到。
若說教諭之前贈送給他的書籍補全了一部分,此時太傅的出現,便是給了他一個彎道車的機會。
教諭希望溫鈺把握住。
…不是說看不到孤本就絕對拿不到狀元,腦子聰慧,不需要看書也能想到答案,但拓寬知識面可以讓這條路變得更容易。
溫鈺悄悄頷。
他會。
溫鈺回到河上村,看到許家院落,才把思緒從書籍中拔出來,後知後覺想到一個問題。
顯而易見,接下來一個月他需要拼盡全力,這也意味著,下次官學的小測他仍舊不能參加。
他或許要拿到連續兩次倒數第一。
溫鈺走向許家的腳步霎時頓住。
連續兩次!
完了!
「言昭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