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下的确有些无聊,东升有些怀念拍《跛豪》的日子。
工作上是空闲,但东升却给自己找了一个事情做。
构思一下小说《新龙门客栈》。
东升上辈子在大学的四年时间里面,写过一段很长时间的网文。
也是武侠。
成绩还可以,一个月能有五六千的收入。
靠着这份工作,东升还给自己买一台最新款的外星人电脑。
而且构思《新龙门客栈》,并不需要太多的脑细胞,毕竟大纲就是现成的。
《跛豪》能火成这样,那是因为东升一开始是用剧本的方式,刊登在报纸上,让港岛市民熟知之后,才翻拍成电影的。
如果《跛豪》是用小说的方式来连载的话,那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道理很简单,在武侠小说横行的港岛,写这样题材的小说,只能是死路一条。
所以,东升打算用这本《新龙门客栈》来打出一片新天地。
虽然有了大纲,但是东升写的也很蛋疼。
习惯在了电脑码字,现在用写手稿,这对东升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蛋疼的原因只有一个,那是因为繁体字笔画太多了。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乌龟的龟字,简体字很简单,但是繁体字。。。。。
谁写谁知道。
怪不得温壁霞老是吐槽国语考试时间不够了。
好在东升够闲,窝在办公室一个星期,就把《新龙门客栈》写了出来。
东升还把错别字给改了。
带着手稿东升来到了《明报》。
上次东升认识的报刊老熟人,就是那个副编辑陈桦,被总部派去湾岛那边做分公司的总编。
没办法,东升只能重新开始毛遂自荐了。
但三分钟之后,东升直接就被主编放哀乐给赶了出来。
“此处不留爷,只有留爷处!”东升一脸不爽的走出了主编办公室。
七十年代是港岛报纸最繁荣的时期,巴掌大的港岛半岛,拥有近7o多家报纸。
经过激烈的竞争和优胜劣汰,港岛报纸到1983年只剩下55家,而97年的时候,只剩下了38家。
按照此时港岛的人口与报纸总行量来计算,差不多每两个半港岛人就会购买一份报纸,这个数据在亚洲仅次于日笨。
至于日笨卖什么报纸最多,这个懂得人都懂。
如此多的报纸,如此激烈的媒体竞争,东升手里这部《新龙门客栈》,又怎会担心卖不出去?
既然《明报》不要,东升自然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他还有另外两个最佳选择——《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
在港岛,就《明报》、《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这三家报纸的销量最大,你追我赶的轮流坐庄“报纸销量冠军”,每期的销量都有十万份出头。
这段时间《明报》由于卫斯理系列的再度火爆,销量一度突破18万份,让《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大为头疼。东升此时把《新龙门客栈》送上门去,如果这两家报纸的编辑眼光独到的话,应该会如获至宝、大加包装推广。
东升先去的就是《东方日报》,这家报纸经常自称港岛销量第一,此次连续几个月销量被《明报》压着,他们应该最急才是。
《东方日报》看来要比《明报》那边的人机警得多,东升刚开口打听总编室在哪儿,就有个身材瘦小的四眼仔走过来问“这位先生找总编有什么事吗?”
东升笑了笑“我有办法提高《东方日报》的销量,击败压在你们头顶上的《明报》,我想徐总编应该对这件事非常感兴趣。”
嗯,也是姓徐的同姓人。
那年轻人叫刘杰,本是《东方日报》的普通记者,见东升鬼鬼祟祟的打听总编室的位置,这才过来问话的。
没想到东升语不惊人死不休,居然说自己能提高《东方日报》的销量,击败他们的死对头《明报》。
刘杰见东升一脸的自信,似乎不像是空穴来风。他有些拿不准主意,不知道东升究竟是疯子,还是真正的高人。
“三楼靠左走第二个房间就是总编室。”
不管是疯子还是傻子,反正都不是自己所能决定,刘杰也懒得理这样得事情。
“多谢了。”东升感激道。
看着东升上楼去,刘杰也悄悄地跟上。
这小子人小鬼大,他心里面默默得打着算盘:若是东升跟总编谈得拢,他就在旁边插话,“不小心”地透露出是自己把这个人带上来的,多少有点引荐的功劳;若东升被当成疯子赶走,他就马上悄悄溜走,当做从来不知道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