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七零农场小媳妇 > 第24节(第1页)

第24节(第1页)

然后一行四人坐上公交回家。

七十年代的羊城经济在全国也是领先,到处可见拔地而起的五六层楼房,马路是双向两车道,两边绿树成荫,沿路有广场,大厦,各种各样的店面,街上清一色的自行车,也有公交和电车。

在公交上范爸爸和范妈妈一路指给从没来过羊城的赵菀香看标志性建筑,经过的江水大桥和船舶。

赵菀香兴致勃勃的。

等到了范家,才知道他们家住在老羊城的洋楼别墅区,这边的房子在六十年代改造的时候被上面没收,后来重新安排了住户,一个院里住着四五家人。

范家这个院里住了四户人家,他们家住主楼的二层,房间布置的很温馨,格局和视野都很好。

范爸爸范妈妈知道闺女带人回来,早上就请了假买菜买鱼,买肉和虾,做了一桌子好饭。

席间说起农业大棚,范爸爸道,“我翻了下历史资料,也问了问人,说起来咱们国家还是温室技术起源最早的国家。秦朝的时候就有了反季节花卉,发展到宋朝的时候,这项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只不过受材料所限,当时用的是油纸,或者浸过一层油变得不透气的帛。到了近代的话,我们国内煤炭省农学院的一名学生,无意间发现地膜覆盖,在六几年的时候就向农业部提出小拱棚,大棚,甚至薄膜鸡舍防寒,一些农牧业上的应用。北方那边天寒地冻,这项技术就用得比较早,不过因为材料问题,暂时没有大规模的发展开来……”

范爸爸一看就是文化人,讲起来头头是道。

赵菀香只知道温室大棚,没留意过它的历史起源,头次被科普后油然而生的震撼和自豪。

她以前一直以为大棚从岛国引进的,现在想想,自己国家正儿八经一个农业大国,关于农业方面的技术和研究,怎么少得过其他国家。

不过现在问题还是出在材料上。

她道,“范伯伯,这边的塑料厂现在发展怎么样,有没有专门生产农业地膜的?”

范爸爸摇头,“据我了解,大多数厂子里还是用橡胶做雨衣,肥皂盒之类……这样,下午我带你们去新兴塑料厂走一趟,他们厂子里做食品化肥和农药用的塑料薄膜包装,就看能不能接受大尺寸订单了。”

赵菀香客气地问会不会耽误他工作,范伯伯很好脾气地说不要紧。

倒是范妈妈工作十分繁忙,饭后就先回医院了。

下午,范爸爸带着赵菀香和范红英到了新兴塑料厂,厂里有负责人带他们参观了下车间,说道,“你们也看到了,大尺寸没法做,设备不允许。”

范爸爸只好带赵菀香她们走,再找找其他厂子,负责人出来的时候告诉他们,“国内现在除了我们家,还没人会做塑料薄膜,除非进口原材料。”

这倒是提供了一个思路。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赵菀香和范红英就四处找原材料进口的厂家,但收效甚微。

基本上都死在尺寸这个难关。

倒是有人建议她们改用玻璃替代,现在国外专门用于研究的温室大棚就用玻璃,只不过造价不菲。

算下来十几亩地的收成也赶不上。

那样的话队里图啥?

眼见时间一天天过去,范红英又急又慌。虽然沈连长交代过,找不到合适的厂家就回去再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也不一定非得找到塑料薄膜。但在她眼里,组织交给她任务那是出于信任,她假使完成不了,愧对他们的信任和期待。

晚上回到家里,她一边泡脚一边发呆。

赵菀香突然道,“我们过两天就回去。”

“啊?”

范红英没反应过来,反应过来后问,“塑料薄膜咋办,我们就空手回去吗?”

“找不到就回去。”

赵菀香心里自有打算,安排她道,“你这两天就在家里待着吧,跟你爸妈好好说说话,陪陪他们。这两天我一个人出去再转转,真找不到,那谁都没有办法,我们已经尽力了,队里也知道这个情况,不会怪罪的。”

范红英还是挺失落的,“我还是跟你一起出去找吧,再说羊城大,万一弄丢你,我没法跟沈连长交代。”

她都走出两脚水泡了,再不歇着怕是回去的路都走不了了。

赵菀香从第一天晚上就悄悄用后世的药敷脚,还能坚持,笑着过去捏捏她的脸,告诉她,“不用担心,我这几天已经逛熟了,说不准明天运气特别好,一出门就能收获好消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