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明世祖,中兴大明 > 第83章 班定远中(第2页)

第83章 班定远中(第2页)

除他之外,还有曲江侯袁宗第三子袁珂,以及牺牲在鄱阳湖战场后,追封为绥国公的塔天宝长子朱孝敏等数名功勋之后。

其中又以胡长缨和朱孝敏为

胡一青作为赵印选退居二线后,中军一系的第一人,在军中影响力仅次于李、郑等几位大佬而已。

胡长缨自光烈五年入兵学苑,光烈七年,在千余军官生中,以前二十名的优异成绩得御授剑毕业,入伍已有五载,在西北跟随保护沈平鸿也有四年,为从七品馆伴司侍卫长,算是众人之。

而朱孝敏地位特殊,因为其父塔天宝,跟李定国、刘文秀投明,有从龙之功,在鄱阳湖一战力挽乾坤,但可惜牺牲得早,追封绥国公,谥武肃。

并赐其嫡长子塔孝敏国姓,成为了大明第二位国姓爷

而朱孝敏作为其嫡长子,按照朱由榔定下的规矩,但凡爵位,无论勋贵还是宗室,都是要袭爵减等的,最高不过五代,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唯有战死牺牲后追封的爵位,其子嗣继承时,可以免减等,虽然朱孝敏尚未及冠,还未能袭爵,但也就是明年内的事情了。

故而,出于照顾忠烈之后的政治正确,朱孝敏肯定是不能上前线的。

在一再上疏请求之下,朱由榔那边还是压不过,枢密院就给这位“少公爷”安排进了看似轻松许多的理藩院使臣团里,混个功劳资历。

但谁也没想到,今年情势突然急转而下,叶尔羌使团原本还是受藩国官员奉承的肥差,转眼就变成围困孤城的死地!

可这些年轻人却全无如城中军民般的惊惶之态

恰恰相反,作为国朝初年的勋贵子弟,建功立业,几乎是每一个人从儿时便从父辈故事中耳濡目染的梦想!

朱由榔当初光复南京,大封诸将的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大明的爵位制度

除了新增的郡公、郡王两级爵位外,对于爵位承袭,也一改过去永不减等的规定。

无论勋贵、外戚还是宗室,“五世而斩”是铁律,也就是爵位承袭不得过五代。

哪怕贵为皇子亲王,五世之后,也与平民无异

说到底,朱由榔这个“中兴之主”,已经等同开国,如昔日汉光武故事,过去近三百年所谓的祖宗家法,对于他而言,认也就罢了,不认,也就是那回事。

那么想要延续富贵,延长爵位承袭,怎么办呢?

唯有一个办法——“非军功不得爵”、“殁王事者可免减等”!

也就是,如果这些勋贵后代能够建立足够的军功,或者马革裹尸、亡于战阵,方能让自己的下一代袭爵不减等(当然,再下一代还是要减等的)。

毕竟,若是哪家真能代代效命王事,战必当先,你老朱家也没理由不能容几个与国同休的将门世家。

当然朱由榔也有更深的考虑

随着改革的深入,朱由榔看似是在对传统士大夫集团动刀子,但反过来说,这也是再进一步加强文官集团的能力。

毕竟在大学、科举改革等措施成功后,文官将从过去的士绅代表,完全蜕化为真正的职业官僚群体。

面对这帮子人,不可能毫无牵制和掣肘,物极必反的道理朱由榔还是懂得。

尤其是军队,不能任其染指

而对于这些“千军万马独木桥”脱颖而出的人中龙凤,唯有刀尖舔血出身,又依附于皇权存在的勋贵将门,足以抗衡。

而朱由榔改革爵位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延缓勋贵集团腐化的度,鞭策他们,使之世代都能作为皇室平衡朝局的依仗。

这与英国立宪后,贵族们的政治立场类似。

朱由榔不指望自己设计的这套制度千秋万代,但不出意外,至少能保持他以后两三代左右的政局平衡。

至于再往后,那就不是他考虑的事情了,一套制度稳定五十年、百年,那是国家之幸,若百年之后还不变,那就是民族的不幸了。

沈平鸿看着一张张年轻昂扬,纷纷请战的面孔

也同样胸中澎湃

当即下令

“众卫士,以胡长缨、朱孝敏、袁珂三人为,分作三队,立即前往城中大营和南城门、东城门接管兵权!”

“其余馆中文吏、侍者,均随本官前往城中仓储,清点余额!”

“得令!”

众人拱手应声

很显然,沈平鸿这是信不过叶尔羌人的战斗力和抵抗决心,决意亲自接管城防,坚守城池了。

喜欢明世祖,中兴大明请大家收藏明世祖,中兴大明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