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一亩硝田一个月的时间足以产出几十上百斤硝。
但并不是田埂边的那些白色粉末,而是硝田中的表土,经过泡水后,里面的硝酸盐就会溶到水里。
再通过草木灰(碳酸钾)置换、过滤等步骤,最后熬至饱和浓度冷却析出,便能得到高纯度的成品硝。
但这个时代的人并不懂得这些方法,只是单纯从田埂边收集那些白色的硝石结晶的话。
不仅纯度不高,而且产量还极低。
王建却不是很在意,大手一挥:
“不论需要多少田地,只要能获得足够的硝石便可!此事要尽快安排,不可耽误!”
张格只能无奈点头。
就在此前,张格找来的那几个道士已经成功配制出了威力大一些的火药。
虽然跟刘策的依然无法比,但勉强能够将实心弹射到两三百米距离。
只是炮管的气密性不高,前后都在漏气,再加上实心弹的尺寸也有误差,因此对射程的影响很大。
军器监的那些铁匠这些日子都在想办法解决火炮的气密性问题。
而张格则被要求去解决硝石产量问题。
这也是王建最后的希望。
在他看来,如果能将威力不错的火炮造出来,那他就有机会扭转局势。
但此时的刘策根本不在意王建的想法。
占领了襄阳后,刘策只休整了两天,便直接带着一千人北上前往邓州。
留下的一半人经过半个月的治理,已经让襄阳城内一切都回到了正轨,损坏的城墙城楼也已经修葺完成了一半。
归降的一万余人也还是依照老规矩,优中选优,只挑选出两千多人,其余的全都分给一些田地后,就地遣散成为平民。
刘策现在的主要精力都是放在梁王朱温这边。
从襄阳北上至洛阳的距离大约有六百里。
中途需要经过邓州和汝州两地。
根据此前的探查。
除了朱友谅驻守在襄阳的两万人外,朱温大约还拥有四万左右兵力,其中大部分都留守在洛阳。
邓州和汝州的守军都不到一千人。
因此,刘策在拿下襄阳后,趁着消息传去洛阳以及洛阳作出部署需要时间的空档,带着一千人直接北上突袭邓州。
不到一千守军的邓州哪里挡得住刘策的进攻。
就像当初的戎州城一样,几炮打到城墙上去,轰开城门,守军便直接投降了。
刘策打着李晔的旗号,奉旨剿贼,名正言顺,城中上下没有一个敢反抗。
城中刺史还算是个好人,肯干实事,因此继续得以留任。
府衙上下除了少数官员有一些小问题被降职或者革职外,大部分也没什么问题。
因此,邓州的收复和改革都非常顺利。
但刘策并没有继续率军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