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冷面王爷三番爱上我 > 第18章 渐渐有了些名气(第1页)

第18章 渐渐有了些名气(第1页)

这天,县太爷夫人叫人来传话,说是上次嫁女儿时,在女儿夫家,女儿穿的吉服被一个淮州州府的徐夫人看到了,县太爷的女儿嫁到州府李家,李家在州府也是有头有脸的,李家长子是个三品大将军,现驻守淮南道,县太爷的女儿嫁的是李家嫡次子,李家的嫡次子是个读书人,已经考中了秀才。

按说这县太爷这七品芝麻官的女儿怎么能高攀上三品官的亲弟弟呢,别人不知道,只知道县太爷官不高,可当官的都知道,刘县令的父亲可是堂堂的户部刘尚书,年纪虽大,现在还没退下来呢,刘家在定京城也算是高门大户。

徐家是州府的高门世家,徐家有个儿子在定京任吏部侍郎,徐家是几百年世家大族,连知府大人都对徐家恭敬三分,这徐夫人打听到这里来,要姜晚秋帮忙绣一件锦服,她家老太太年后过一个甲子大寿,已经做了好几套,都不是太满意,想着多做几套,到时候可以挑着来穿。

不过考虑到面料和金线太贵重,要求姜晚秋到县里去住,就住在县太爷家旁边,那是个二进的院子,也是县太爷刘夫人的陪嫁,这样刘夫人可以有空就过去看着,州府徐夫人还特地找了两个丫鬟去侍候姜晚秋,这次顾奕寒也随姜晚秋一起去了,他一个人住在前院,白天就过来陪着姜晚秋。

姜晚秋这次是第一次接到绣整件的活,徐夫人话,这一次要是绣得好,赏二百两银子,二百两银子对于姜晚秋来说诱惑很大,她画了很多纸样子都弃了,最后左思右想,好不容易才定了样子。

老太太的锦服是双襟长袍,面料是深红色云锦缎打底,姜晚秋花了小心思在锦袍的各处绣了整整六十个寿字,远看像小花,近看是寿字,灯光下金色的寿字会光,她巧妙地把金线放在暗处。

白天看这六十个小寿字是浅蓝色的,只有晚上在灯光下看,才能看出金色的暗纹,一个个寿字活灵活现的,对襟的胸口下方绣了一个圆形的仙鹤图,正好端端正正的对齐下巴,后面绣了牡丹戏蝶图,牡丹用的是浅粉色的线,蝴蝶用的是金线,金蝶振翅,牡丹盛开,好一幅吉祥如意图。

这一次花了两个多月,姜晚秋晚上偷偷到空间去绣,还好那两个丫鬟不懂刺绣,而且她一个人住一间房,两个丫鬟住在外间,要不然得露馅,她要白天晚上喝灵泉才能保持充足的精力。

就这样拼足了马力,才在老太太贺寿前早几天完成,州府徐夫人亲自过来验收,当她看到姜晚秋绣的锦服时都被惊艳了,这样的绣工,这样的绣品,要是在定京城,就算千两银子也有人要,怕是能跟宫里的绣娘相比。

她仔细检查过后很满意,按说好的打赏二百两银子给姜晚秋,还另外赏了一支赤金点翠如意步摇,姜晚秋一看这成色,就知道价值不菲,这应该是定京城的名家制作的,她很高兴地收下了,有钱不收是傻子,何况她努力了两个多月,这可是没日没夜的工作啊,这个步摇权当是加班费了。

徐夫人走后,县太爷夫人又留了姜晚秋两天,让她和顾奕寒好好休息一下,明天去县里逛逛,这一次姜晚秋立了大功,连带着县太爷夫人都得了赏赐,最重要的是女儿在州府,以后有了徐夫人照应,在李家的地位也会水涨船高。

第二天一早,县太爷夫人给了二十两银子姜晚秋,让他们到处逛逛,还派了两个丫鬟跟着,怕有人不长眼冲撞了姜晚秋,要知道这几天姜晚秋因为时间太紧,有一次忘记化妆,被刘夫人还有徐夫人那两个丫鬟看到了,姜晚秋尴尬地笑了笑,刘夫人也明白这么绝色的容貌没有背景,对一个姑娘家来说,是祸不是福。

她拍了拍姜晚秋,让她放心,在这个临江县范围内,她不需要担心,有了县太爷夫人的保证,姜晚秋这次和顾奕寒出门就没有化妆,她也不想每天这么丑的面对人,反正县城也没人认识她,村子里那些人都是去镇上,县城离镇上比较远。

她万万没想到,这一次还真给她带来了麻烦。

一路上有顾奕寒跟着,刘夫人还送了个马车给他们,顾奕寒会驾马车,这样回去也方便了不少,可以多买些粮食和家里平时用的东西,她负责买,顾奕寒负责往马车里搬,两个丫鬟站在马车旁照看着。

这一次,姜晚来买了不少东西,有些趁顾奕寒不注意,偷偷放进空间,还买了不少粗盐,多买了两大包放进了空间。

姜晚秋从早上逛到中午,还买了些水稻种子,白箩卜种子,空间里没有河水,也不知道能不能种水稻,姜晚秋准备试一试,万一成了,以后可就有大白米饭吃了,他们几乎把整个临江县城都逛了个遍,姜晚秋见惯了大城市,这小破县城逛得兴致缺缺,要不是为了充实一下空间物资,她都不想逛。

既然逛就逛个遍,连县里的书院,姜晚秋也去看了一下,书院大门紧闭,不给进,只在外围看了一下,书院的大门还是挺气派,牌匾上“临江书院”四个大字,龙飞凤舞。

书院依寻峰山而建,寻峰山脉由十几座大山连成,一直延伸到州府,这附近的寻峰山是整个寻峰山脉的起点,听说从这里绕过去,沿江边有官道,再往西就是荆州,从荆州向北沿官道可到定京城。

书院从外面看上去很古旧,听说是一位临江县的举人建的,已经传了几代人,书院外面有很多食肆,从古到今,学生的钱都好赚,这条街算是临江县城比较热闹的了,看到三三两两的读书人正在来来往往的走,也有人在食肆里吃饭。

正好姜晚秋他们四个人也饿了,就找了个面馆,一人要了一碗面,这里的面条很粗糙,和现代的精面不同,手工削成的,有点像面圆子,一块一块的,羊肉汤打底,吃起来还不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