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是提取油脂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包括生坯的湿润和加热,在生产上称为蒸坯或炒坯,蒸炒后的坯称为熟坯。
生坯凡经热处理后压榨的称为热榨,不经热处理者称为冷榨,而菜籽主要是热榨。
热处理的效果好坏对整个制油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出油率的高低以及油品、饼粕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林糯糯也是第一次上手,如今没有机器,只能靠着古法方子,跟炒茶似的,去炒那些菜籽。
等菜籽炒好脱壳过后,接下来就要到了关键一步,榨油了。
没有机器,林糯糯只能采用古法榨油的方式,利用石磨来榨油。
将炒好的菜籽分批放入石磨的小孔里,再转动石磨,一次又一次,随即菜籽油也会将从石磨里缓缓流出来,落到林糯糯一早就放着盛油的大盆里。
这个步骤费时费力,林糯糯只推了一会磨,就觉得胳膊酸疼不已。
最终,榨油的这项力气活,全落到了林大山和林言的身上。
两人每天一起来就去榨油,两个人换着推磨,从早到晚,也就吃饭的时候歇息一下。
林糯糯又去买了个新石磨回来,平常没事也推一推,帮着加快进度。
饶是如此,一家人忙碌了足足将近七天的时间,才将那差不多不到五百斤的菜籽给榨完一半。
这还是因着林大山和林言力气都很大,干活干得快的缘故。
否则,磨上个十斤怕是都需要一整天呢!
并且有些油榨了过后,为了不浪费,还得进行复榨,使未被榨出的油或榨出油较少的料坯有较多的机会充分受到压榨,再将那些油给挤出来。
差不多榨了两百多斤的菜籽,林糯糯称了称,总共才五十多斤油。
一百斤菜籽,也就出二十五六斤的油。
不过放到古代来讲,这估计是最高的出油率了,毕竟没有那么先进的机器,靠纯手工榨油,损耗自然会多些。
若是榨那芝麻油、茶油之类的,那损耗怕是更大,一百斤都不一定能榨出十斤呢。
因此,林糯糯对于现在的出油率已经很满意了。
菜籽榨出来的油,清亮微黄,散着一股浓郁的奇异香味,那是属于油菜的独特味道。
李婉娘见到这菜籽油,用手指沾了点,尝了尝味道,顿时眼睛一亮。
这清油比起猪油来,少了些油腻和肉腥味,多了份蔬菜类的清香。
想必这个清油拿来炒青菜,别有一番风味。
林糯糯想的正是这个理。
那猪油吵肉菜还行,但炒素菜就显得有些腻了。
若是不放油,干巴巴的炒,就格外寡淡无味。
如今有了菜籽油,做菜也能放一些进去了,素菜也能变得更加鲜美可口。
榨出油的当天晚上,林糯糯就烧了半锅油,拿来炸串串。
蔬菜炸得金黄酥脆的,肉类腌制好过后,切成小片小片的,连腊肉和香肠都被林糯糯拿来切了些丢进去炸。
炸串出锅后表面泛着诱人金黄色,微微焦,上面撒上辣椒粉等调味料,混上香菜,酥酥脆脆的,简直是大满足。
那用过的油也不会浪费,反正是自家吃,只炸过一次串串而已,剩下的油可以放着,分批次拿来炒菜。
李婉娘和林大山连连夸赞这油不错,就是弄起来麻烦了些。
不过想想,那猪油比肉还贵,便释然了。
谁家做饭像他们这样,如此大方的用油呢?
许多家里穷困的村民们做饭,时常舍不得放油,哪怕放,也只放一丁点猪油下去润润锅。
他们家本就不缺猪油,如今还有了这菜籽油,日子是越来越好过!
李婉娘更是感叹,她这是沾了女儿的光,她家糯糯可真是个小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