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她觉得吃亏了,为什么不送家仪他们几个去学堂?”
赵氏却不赞同的说道:“家仪他今年都十岁了,最小的家安也六岁了,再送去学堂,又能学点什么出来?而且,再过几年,家仪他们就要娶妻了。
趁现在年岁还没多,多干点活,挣点钱攒起来才是正理。”
听到亲娘这话,汪氏张大了眼睛,很是不解。
若不是自家的康儿今年才三岁,她定是要送康儿去学堂的。
怎么在亲娘的嘴里,读书识字还没有挣那三瓜俩枣重要呢?
“既然大嫂又不想让家仪他们几个去读书,那还有什么话好说的呀?又不是不送他们去,是他们自己不去。
总不能说,他们不去,也拦着二哥家的家毅不给去的道理吧?”
汪氏很是生气,觉得大嫂的脑子不拎清也就算了,亲娘怎么也站在大嫂这一边呢?
赵氏听到女儿的话,脸上表情有些不好。
她自然知道,没有这样不讲道理的事。
只是,她没读过书,再加上家里好不容易才挣了点钱,不饿肚子了。
可老二之前买那什么文墨四宝,花了足足好几两银子。
现在家毅年岁还这么小,读个书就要花这么多银子。
等到以后,一年年的下来,光交给陈夫子的束脩,就吓人的很!
这样一来,自然肯愿意下功夫钻研的汪德银出去卖糕点时,能卖出更多的货,钱自然也多上许多。
而汪德金,所卖的货跟二弟比起来,不过才二弟的三分之二。
不过,即便这样,汪家的日子,比起以前,那也算是大大的改善了。
不说顿顿大米干饭,吃肉,却也至少能所有的孩子吃个肚圆。
而宁家族学一开办,汪德银就想方设法让大儿子汪家毅去读书。
并且,在汪家毅当天晚上说不想去读书的抗议声中,第二天依旧强迫汪家毅去读书。
其实汪家毅倒不是那么不喜欢读书,而是回来后,听到大伯母的几句闲话唠叨,心里埋了根刺。
身为穷人的孩子自然是早当家,他也知道自己读书的地方,汪家是给了不少银子给夫子的。
只是,汪德银死活不同意他不读书,汪德银宽慰儿子,让他放宽心,说家里挣的钱,足够送他去学堂读书了!
汪家毅这才安心下来,并且还常常在学堂里受到陈夫子的表扬。
这个消息,让汪德银笑的见牙不见眼,深深觉得自己送大儿子去学堂的事,实在是明智之举。
再加上,陈夫子让他们学了一段认字后,便让他们去镇上,买字帖,还有那文墨四宝。
这一通下来,花费可不少。
原本就对汪家毅去读书的事不满的孙带娣,接下来的日子里,脸拉的比马脸还长。
前些日子,孙带娣还跟朱巧儿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了一架。
可赵氏哪里会不知道,这是孙带娣对家毅去读书,花了不少钱的不满。
汪氏听到亲娘的这些话,觉得一脸不可思议。
“大嫂怎么这样?这宁家的族学,也没说不收别人呀!
若是她觉得吃亏了,为什么不送家仪他们几个去学堂?”
赵氏却不赞同的说道:“家仪他今年都十岁了,最小的家安也六岁了,再送去学堂,又能学点什么出来?而且,再过几年,家仪他们就要娶妻了。
趁现在年岁还没多,多干点活,挣点钱攒起来才是正理。”
听到亲娘这话,汪氏张大了眼睛,很是不解。
若不是自家的康儿今年才三岁,她定是要送康儿去学堂的。
怎么在亲娘的嘴里,读书识字还没有挣那三瓜俩枣重要呢?
“既然大嫂又不想让家仪他们几个去读书,那还有什么话好说的呀?又不是不送他们去,是他们自己不去。
总不能说,他们不去,也拦着二哥家的家毅不给去的道理吧?”
汪氏很是生气,觉得大嫂的脑子不拎清也就算了,亲娘怎么也站在大嫂这一边呢?
赵氏听到女儿的话,脸上表情有些不好。
她自然知道,没有这样不讲道理的事。
只是,她没读过书,再加上家里好不容易才挣了点钱,不饿肚子了。
可老二之前买那什么文墨四宝,花了足足好几两银子。
现在家毅年岁还这么小,读个书就要花这么多银子。
等到以后,一年年的下来,光交给陈夫子的束脩,就吓人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