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佃农发家日常哪里能看 > 制作母种(第2页)

制作母种(第2页)

余满山吃了早饭,带着工具就出门收割稻谷去了。

余桑把背篓里的东西一个个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她粗粗估计,这里恐怕不止花一百文,她把家里的钱稍微想得少了点,但现在买了这些东西,估计也没什么多余的钱了。

她要先理个顺序看怎么做。

第一步肯定是制作母种。

她第一回试验,失败的几率很大,只能用量来弥补。

余桑坐在小板凳上想了想,她打算用两种方法来制作母种。

第一个按现代的常规方法,以培养基的方式来培养平菇母种,需要土豆、琼脂、葡萄糖。

现在还没有土豆,余桑只能用平替,好像高粱粉可以平替土豆,而淀粉可以平替琼脂,葡萄糖也能用蔗糖替代。

余家有石磨,等晚上他们回来,就能把檐下的石磨清洗干净,安上磨盘,就能磨高粱粉了,所需不多,也不需要磨很久。

淀粉,家里也可以弄到,今天余满山也买了一点蔗糖。

余桑将十多个小陶罐放进篓子里,端到厨房后,又回来搬大点的陶罐,全部清洗干净。

将大小陶罐处理妥当,又去清扫原来的猪圈。

她打算把做猪圈柴房这间屋拿来种平菇。

将猪圈扫干净之后,余桑又端着水盆用水来再次冲洗,然后将猪圈连通厕所的洞用石板堵上。

等到大部分弄齐活,已经到了晌午。

平菇母种需要22摄氏度左右的环境进行培养,余桑估计现在室内的温度其实差不多,就是半夜可能要注意一下温度的保持。

一下午的时间,余桑将自己能弄好的,尽量弄好了,终于等到了傍晚,一家人全部回来。

方老头来分粮来得很准时,方家离余家很近,几步路就到了。

方老头路过石阶边洗干净的石缸的时候,多嘴道“你家四丫头也能干点活了,这时节不去田里割谷子,在家里洗这洗那,哪有田里的活重要”

魏老太恰巧就在堂屋,她听到了,立马跳起来就骂“要你管我家小四是神仙转世,你管得着”

这次,余满山没有阻拦,他娘一个寡妇把他拉扯长大,不是这么泼辣的性格,早被人欺负死了。

余桑一看余满山都不拦魏老太骂人了。

莫非他对她那三个财的法子很有信心,明年能摆脱方家

余桑心里叮咚一声,我的个爹诶,我自己都没有信心,您哪来的信心啊

而且就算成功,她自己掰着手指头算的也只是先买个三亩中等田,其余的,还是得租种别人的。

也不好把方老头得罪死了

方老头看魏老太这个脾气,他作为地主,这余家种着他的田,一点都不对他和颜悦色的,方老头冷呲一声,道“你有本事别佃我的田种”

魏老太心里有一杆秤,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她嘴犟道“不种就不种”

方老头气得冷哼一声,倒也没说多的,进了堂屋坐下就开始清点今天的收成。

余桑大为意外,这方地主怎么这么能忍

余桑跑到后厨去,正听到魏老太在灶间烧火得意“我儿子种田那是一把好手别人一亩上等田,也就出五石多谷,我儿能种出六石还多的谷,他方老头还不是要扒着我余家,让我余家种他的田”

原来如此

余桑听了一耳朵,又回到堂屋监督方老头别多算账。

等忙完分成的事,余桑给余满山说了要用石磨磨高粱粉,她自己做不了这个事。

余满山手脚很麻利,没一会儿就清洗石磨,上了磨盘,拿出一些高粱来开磨。

又去厨房让阿李和魏老太弄淀粉液,还有蒸煮消毒陶罐和准备用来做塞子的木头和布片等。

结果是,第一天做培养基直接失败了,平替并不好掌握。

第二天,余桑继续试验,失败了好几次,终于在下午的时候做成功了。

本来还需要一周时间检验培养基是否会有杂菌生长,这点余桑也不想管了。

本来她就没有高温高压的杀菌条件,只用蒸汽熏蒸杀菌了,达不了标。

而竹林那丛平菇,她怕过去一周直接开败了,干脆就准备第二天接种了。

因为接种这一步她也做不到无菌条件下接种,只能尽量无菌一点,反正就这个条件了,那干脆不如莽一点,以量取胜,这是第一批,不成功就准备下一批。

余桑将接种好的陶罐齐整摆放在她清理好的原猪圈柴房里,现在已经被她做了菌房。

将第一种方法试验完,那就该第二种方法了。

恰好前几天的谷子已经晒干,魏老太昨天就嚷着舂米,今天要煮顿干饭来吃。

今天得了新的米糠,余桑又找余满山向汤家的木匠要了锯木粉,开始试验第二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平菇孢子的部位直接用石灰水浸泡杀菌消毒一下,然后放进蒸煮冷却处理过的米糠和锯木粉中,看能否培育出菌丝来。

这种方法完全看运气。

弄好这一切,余桑就等着结果了。请牢记收藏,&1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