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佃农发家日常哪里能看 > 秋社(第2页)

秋社(第2页)

余桑抬头朝声音来源处望去,她吃惊道“卖草鞋的老翁翁,你怎么在这里你不是住乌安塘那边的吗”

老大爷笑嘻嘻“我走人家呢,亲戚家娶媳妇儿,我早点过来帮忙。”

余桑还挺喜欢这个健谈的老大爷,余桑回他道“我跟我娘去我外翁家。”

老大爷赶时间先走了,过了一刻多钟,余桑也到了外翁家。

屋前有几畦水田,一条泥巴小路直通一个带石板院坝的人家。

余桑远远就看到院坝里两条条凳放着,一条上坐着一个穿绛红色棉布衣服的女人。

女人梳着包髻,一看路这头阿李出现了,她赶忙从条凳上坐起来,直接往泥巴小路这边迎了过来。

余桑看着迎过来的中年妇女,她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她的二舅娘沈氏。

她娘阿李奇怪道“怎么今天她这么热情往常最是冷脸又爱说闲话了。”

看沈氏走近,她娘就没敢嘀咕了。

沈氏热情地过来,挽了她娘手臂,道“小姑子这么早就回来了,怎么这么见外还带东西回娘家你能回来大家就欣喜了,还带什么东西”

又看余桑道“余桑今天也来了啊。”

沈氏的热情仿佛不在余桑身上,看了一眼又看回阿李背上的背篓,“要是我没换衣服,我就帮你背了,恰好换了衣服,等下也要回娘家,我没走,是专门在等你咧。”

她神神秘秘道“等下有事跟你说”

余桑和阿李不知道沈氏有什么事要说,两人都一头雾水。

余桑看着旁边沈氏的棉布衣裙,她又多了一个愿望,给她娘阿李也买一套带花色的棉布衣裙穿

几步路就到了堂屋门口,一个十五岁左右的年轻女孩腰上系着围腰,正端着一个木盆往外走,看到阿李到了门口,喊道“诶,小姑姑回来了昨天我娘还念叨你呢。”

她又看向余桑,问她“桑妹妹的病好了吧”

余桑点头,“大姐姐好。”

这好像是大舅家的大女儿,不像她一样有名字,外人称呼一句“李大娘子”,要是熟悉的人,就喊“李大丫”。

她仔细朝女孩打量去,女孩五官倒不如何美丽,只身材苗条,气质和顺,看起来很舒服。

二舅娘拉了阿李就往堂屋里面走,把她背上的背篓卸下来,居然也没看背篓里背了什么,朝李大丫就喊“你二妹呢,喊她过来,她姑姑回来了,喊她来堂屋见客。”

二舅娘拉着阿李在条凳上坐下,亲切地拉家常“小姑子你这么久没回来,你侄女都一天一个模样了。”

说着话,李二丫就到了。

余桑再打量李二丫。

她这个二姐姐,五官倒是比大姐姐好看一些,身材也苗条,只是脸上带些傲气。

李二丫看见阿李,并不怎么热情,淡淡喊了句“小姑姑。”

二舅娘责备“怎么地一早上谁欠你钱了挂着个臭脸好歹是要说人家的姑娘了,怎么性子还没长大”

“给你姑姑说说好话你亲事还落在你姑姑这里呢”

余桑一听,吓一跳,怪不得这个二舅娘今天这么热情,她这个傲气二姐姐的亲事怎么落在她娘这里了

难道

莫非

她二舅娘看上余大郎了

我的个天呐

古代应该不能这么近的近亲结婚吧

而且余大郎才13岁,她这个二表姐,应该比她大哥大一岁。

阿李也吓一跳,以为沈氏是那个意思。

沈氏知道她误会了,连忙道“你想什么呢”

她脸上闪过一丝嫌弃的神色,继续说“你余家不是挨着杨家吗,还有那个方地主家。”

“我想给二丫找户镇里的人家,她模样生得好,身子骨又不像别家女娃那样五大三粗的,干不动重活,给她找户镇里的坊郭户,做生意的,家里有钱,不用干重活”

余桑看向二舅娘,这五大三粗、干重活,说谁呢她娘也要干重活,到不至于五大三粗,但是成天风吹日晒,皮肤有些黝黑。

二舅娘继续说“我打听了,方三娘子夫家就是大通镇里开脚店的,杨二娘子也嫁到了大通镇,夫家开杂货铺的。”

“小姑子你回去问叨问叨,看看这两家有没有相熟适龄的小郎君,要是有,二丫她模样长得好,到时候只要一相,准能相得上”

余桑听到二舅娘要让她娘去找方地主家的女儿,本来方老头对她家态度就不好,还让她娘上赶着去,那不是递脸给人打吗

杨家她也不熟,杨家虽然在她家隔壁,但杨家围了院墙,除了杨老头和吴老太两个老一辈外,中年一辈只有一个杨大叔,以及他媳妇韩婶子,孙子辈是杨大叔的两个儿子,基本不跟她玩,也不怎么跟她三个哥哥玩,她好像见过,他们喜欢跟方家的方二郎一起。

至于二舅娘所说的杨二娘子,余桑更是从来没有见过,小余桑的记忆里,也没什么印象。请牢记收藏,&1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