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佃农发家日常哪里能看 > 吃肉出菇(第2页)

吃肉出菇(第2页)

余满山拿了根麻绳,坐在桌子边开始数钱,具体他也不知道卖了多少,只知道个大概,本来带回家的铜钱也是要用绳子再串上的。

全家人都看着余满山在桌子边数,除掉今天买肉买盐的,还剩726文钱。

一向话少踏实的余大郎也忍不住说“可真值钱啊,平时1文钱一斤都不一定卖得出去呢”

余满山又把万家脚店以后长期预订菜的事情说了,还有别的大户也预订了菜办席面,魏老太和阿李两个又激动了一把。

今儿都卖了726文钱,后面还不缺买家,那田里还有那么大一田菜呢,那以后得进账多少钱啊

只余大郎兄弟几个,还没有那么懂事想得多,只知道家里要财了。

魏老太叮嘱全家“你们一个也别往外说要别人知道了能卖这么老多钱,那不得个个都学我们家种啊,我看那好像也容易被学了去,千万别让外面的人知道了”

余满山道“娘,我懂的,早上去卖菜,我都拿了草苫子把背篓盖起来的。”

魏老太又看向几个孩子,几个孩子也做了保证,绝对不往外说。

门外突然传来咳嗽声,有人敲了敲门,问“魏婆婆在家吗”

听声音是隔壁的刘大丫,余桑听出来,她好像得了风寒的样子,声音有些哑。

这把魏老太惊了一下,以为被刘大丫偷听到了,她用眼神示意余满山赶快把钱拿走藏起来。

她自己站起来去开门,开门前又看了看后面余满山带着钱走了没。

将大门打开,刘大丫正站在门口,她往屋内看了一眼,就问魏老太“魏婆婆,你看到我爹了吗”

“我爹已经好几天没回来了。”

魏老太嘀咕“你爹一天两天不着家,不是常事吗”

刘大丫又咳嗽了几声,“问题是他已经五天没回来了,里正差了人催,叫我爹去交秋租,催了好几次了。”

“你家还没交秋租啊”魏老太道。

刘大丫“我爹把粮都卖了,哪来的粮交秋租啊,他人也五天没回来了,不知道去哪儿了。”

余满山把钱放好出来,听到刘大丫说的,他插话道“我好像想起来,十多天前,你爹好像来问过我,问我买不买你家的田地呢,我还给他按了个不买的手印。”

刘大丫仿佛被晴天霹雳般,不可置信“难道我爹把我家田地都卖了”

她声音都要带出哭音了。

刘大丫拔腿就走,边咳边往杨家院子去,估摸是确认她爹有没有问杨家要不要买田的事了。

余桑听说过,这时代买卖田产,必须要先问亲邻,亲邻不买,才能再卖给别人。

余家也没太在意刘家的事,他们三个去大通镇卖菜回来还没吃午饭呢,现在都下午了,又提了肉回来,余二郎馋得紧,催着这时候就把晚饭做了,晚饭午饭一起吃。

余家人谁不馋肉呢大家都几乎一年没吃过猪肉了。

魏老太将那肥肉单独割了下来,一部分熬了油,一部分拿来炖,去窖里装了一大盆萝卜出来,洗干净削了皮,放上姜蒜,跟切成块的肥肉瘦肉一起炖。

这顿饭,全家都吃得很香,余二郎几个,连汤汁都倒进饭里,吃得一点都不剩。

余桑是吃出来了,这时候没阉割养的猪的确是有一股膻味,但她也很久没吃肉了,同样觉得这顿饭太美味了。

晚饭吃得早,趁着天还没黑,余桑去菌房看她种的平菇出菇没,她算着日子,是差不多了。

将油纸揭开,那稻草上白白的一层菌丝覆盖,有些地方是已经有出菇的样子了。

她把油纸揭得更开些,的确是要出菇了。

余桑把油纸全部掀开,这出菇期,就不需要再盖油纸了。

她仔细地检查一遍,还好还好,没受到杂菌污染,长得很好。

后面要注意的就是浇水和通风以及温度的管理了。

她将菌房处理好,出门去。

勾着手指算了算日子,赶快去找余满山,看到余满山的第一句话就是“爹爹,咱们要准备准备,十天左右,咱就得去县里了”

余满山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就急着去县里了去县里干什么

想到刚刚余桑去了菌房,又联想到中午万掌柜说的,他惊喜“难道,平菇要长成了”

余桑也欣喜地猛猛点了点头,“是诶,爹,我带你去看”

余满山赶快给自己套了件干净衣裳,他听余桑说这平菇很是娇嫩,挨不得脏东西,挨了脏东西就不长,他套了衣服就跟余桑往菌房去。

余满山对这怎么种平菇几乎不懂,看着稻草上长的白白一层,是有些凸起的地方像那小菌子。

他脸上洋溢出笑容来。

阳畦田那一田菜,可以赚些钱,但应该不够多,这坑平菇才是大头呐,听万掌柜报的价格,买田就靠这了请牢记收藏,&1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