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佃农发家日常哪里能看 > 收留计划(第2页)

收留计划(第2页)

余满山余大郎几个男的留在这里不大方便,都回家去了。

阿李和余桑搬了两个凳子坐下,余桑问阿李“娘,你说她以后怎么办啊”

阿李看着床上躺着的刘大丫摇头,“怪可怜的,不知道以后怎么办呢。”

别说以后怎么办,能不能挺过这关都不知道,说不定挺不过,就没了呢。

余桑也想到了此。

这是一条人命啊,余桑斟酌问“要不给她请个郎中来看看吧”

最近家里赚了点钱,请个郎中看看,只看诊,应该不贵,要是开的药贵,负担不起,那就算了。

毕竟她也不是圣母,拖垮自家,她也是做不到的。

阿李没说话。

没过多久,魏老太端着一碗热腾腾的姜汤过来。

阿李帮把手,把刘大丫扶起来,担心道“也不知道喂不喂得进去。”

魏老太动作麻利,“你把她嘴捏开,我来喂”

她接着道“喝不喝得进去,就看她自己了,生死有命,娘死得早,爹又不靠谱的,活着也是受罪。”

嘴上说着,手上却不含糊,将姜汤吹了吹,用勺子送进刘大丫嘴里。

“诶,她自己应该有点意识,自己吞下去了”阿李道。

王老太回了趟家又过来了,道“这就好,还能自己喝下去。”

将姜汤终于喂完,粥却是不好喂了,只能放着,看她自己醒不醒得过来。

晚上睡觉前,魏老太举着油灯,又去刘家看了一次刘大丫,余桑也跟着,又给刘大丫喂了一次姜汤。

这一次,魏老太听余桑的,在姜汤里放了些盐,又去汤家那里要了一勺糖,都加进姜汤里一起熬了。

余家最近家里才赚了些钱,很是节约,家里是没有买糖的,杨家方家那里,魏老太不稀罕去问,周家也很穷,就问了家境稍好些的汤家,汤家家里倒是有些糖,说了刘大丫的情况,汤家也愿意给。

魏老太拿了空碗回到家,又在祖宗牌位前帮刘大丫拜拜,另外又拜了拜神仙,让刘大丫能挺过来。

睡觉前,她嘴里还念叨着“可怜见的,自己坚强些自己挺过来吧。”

余桑跟她商量“婆婆,要是明天她没醒过来,咱给她请个郎中吧,就看看诊,药贵了咱再考虑吧。”

魏老太没说话,躺下去没多久就睡着了。

第二天,魏老太和余桑都起得很早。

天才擦亮,路都有些看不清,魏老太点了油灯往刘家去。

进了刘大丫的房间,看刘大丫还是躺在床上没动。

魏老太心下先凉了,这怕不是已经没了吧

她赶忙伸手探了探刘大丫的鼻息,松了口气。

余桑看着一旁凳子上放着的空粥碗,她不用看刘大丫,就先说道“婆婆,她醒过了还吃了饭呢”

魏老太也现了空碗,直道“那就好那就好”

刘大丫听到响动,也恍惚地醒过来,她喊了一声魏老太,又看到余桑也在。

魏老太吩咐她“你先好好休息,等下早上我让余桑来给你送早饭。”

等到余桑中午再给她送完饭吃,刘大丫已经能起床自己走动了。

看她能自己行动了,余桑做主“你晚饭自己来我家吃吧,后面也是。”

刘大丫家完全是连一粒米都没有的,也不知道她以后要怎么过活,家里田地也被无良的爹给卖了逃了。

余家粮也不多,总共佃了2o亩田,还分了六成收获给方家,自家就得了四成,交税又多出了些,还得给明年留种,余桑心里估计,幸亏能赚钱了,可以买粮,不然自家都不够吃,更何况又要加刘大丫一张嘴。

邻里其他家也没说以后要管刘大丫的吃喝,余桑看刘大丫这体格子,很是不错,她爹也不知道以后还回不回来,就先留在她家帮忙干点活吧。

她家以后肯定越展越大,需要干活的人也越多,她二哥三哥,她是想先送去读书的,大哥要是愿意,她也想送他去学学几个字,不说考科举,认字还是很有必要的,余二郎她估摸没那科举的心思,余三郎是完全想读书的,而且很有天赋。

余大郎她也想让他识点字,只看他自己愿不愿意了。

余桑回了家去照看菌房的平菇,离出菇已经好些天了,现在已经长出铜钱大小的菌盖了,再过几天,就能采摘卖钱了。

她浇了些水,这两天天气好,下午还出些太阳,有散射光照进来,刚好适合平菇出菇,菌房内也放了火盆,增加室内温度。

余桑把刘大丫的事给全家说了,又说了要是卖平菇赚了钱,明年就送哥哥们去读书,家里管刘大丫吃喝,以后刘大丫帮着余家干活。

余三郎一听明年就能读上书,激动得小脸通红。请牢记收藏,&1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