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佃农发家日常哪里能看 > 丰收(第2页)

丰收(第2页)

今天卖的钱,就只剩下17贯5oo文左右了。

两人吃了午饭,买了东西,就往城外走去,余满山边走边看,看有没有李家湾认识的,一道回去,好有个伴,主要是他背着这么多钱,又一个人带着个孩子,怕路上不安全被人抢了。

县城并没有城墙,余满山走到县城边缘区域了,才看到一个面熟的,好像还是大石坝的,大石坝和李家湾虽隔得有些远,但有一段路是一起的,两边相约一起回去。

阿李和魏老太两人在家,一天都心里提着,怕余满山和余桑两人去县里把平菇卖不出价,阳畦田那些菜,她俩倒不大担心,好歹有万家脚店一直有来买菜,但平菇却是大头,明年想买田,就看这能不能卖出价了。

魏老太在家都拜了好几次祖宗和神仙,看到天擦黑了,两人还没回来,魏老太吩咐余二郎和余三郎去后面山坡上瞧着,看到两人回来就来报。

但等到天全黑,两人都没回来。

平时这时候,全家人都上床准备睡觉了,今天两人还没回来。

一家五口人全部在堂屋等着,魏老太嘴里嘀嘀咕咕地“求保佑两人平安回来。”

余大郎耳朵一直留心听着,堂屋门也半掩着,他听到响动,一下坐直身来,惊喜道“回来了”

他站了起来,往大门出去。

魏老太阿李几个也跟着站起来,赶忙出去看。

果然,杨家院子拐角边,出现一大一小两个黑乎乎的身影。

魏老太呼唤道“终于回来了”

她窜出去,赶快接过余满山肩膀上的一担空箩筐,阿李想去接背篓,结果上手一提,呼道“怎么这么重”

外面黑黢黢一片,堂屋倒是点了豆点大的油灯,还被外面的冬风一吹,火苗子呼啦啦地往一个方向飘,忽大忽小的,微弱的光根本看不清屋外。

魏老太一听阿李说的,心下有点沉,背篓这么重,难道菜没卖出去

魏老太沉声道“先进屋吧。”

阿李接过余满山背上的大背篓,粗粗一摸,满当当的,上面盖着油纸,她也以为菜没卖出去。

只有一担箩筐是空的,就卖出去箩筐里那些。

阿李心里也预感不好。

一家人进了堂屋,终于可以把堂屋门关起来了,外面吹着风,怪冷的。

魏老太把一担空箩筐放在一边,又去把阿李背上的背篓接下来,她接着也挺重的。

看着也满当当的。

肯定是菜没卖出去

她先安慰了起来,“好歹卖出去一挑子,也可以了”

余满山和余桑两人走了五十多里路,膝盖都走酸了,两人进屋就找了凳子坐下,正在捶膝盖和脚脖子。

余满山一听魏老太说的,他没反应过来,“娘,你说啥”

还是魏老太先去打开油纸,看到里面的东西,她“哎哟”一声,“咋地买这么多东西”

随即她反应过来,惊喜道“都卖完了”

“平菇多少钱一斤卖的”

边问着,她就边把背篓里的东西挨个拿出来。

买的样数其实不多,余桑和余满山满心都想着明年买田,即使赚了钱,也很节约。

阿李也很好奇,在旁边帮着魏老太把背篓里的东西拿出来。

几斤猪肉、白沙糖一包、醋、酱油、一大包布、一大包棉花,再加香烛纸钱。

等到拿到背篓底下,魏老太碰到一堆金属硬邦邦的东西,她伸了脖子进去看,突然她惊呼“哎哟我的个老天爷哟咋地这么多钱哟”

背篓底下整个小半背篓,全是铜板

虽则是有些一个铜板并不是代表一文铜钱,而是大一些,折几钱,但17贯多铜钱,也是很大一堆了。

阿李听魏老太喊的,也伸头过去看,也跟着惊呼“咋地卖了这么多钱”

“你俩抢钱去了吧”她接着道。

余满山兴奋地笑,问魏老太和阿李“你们猜,今天平菇和那些菜多少卖的”

余桑看魏老太耳朵都竖起来了,但是,她突然站起来,又去门边将堂屋大门拢了拢,又贴耳倾听外面是否有人声,隔壁几家是否已经睡下了。

听到没动静,她才回来小声提醒“小声些,隔壁能听到呢”

她做贼似的,轻巧凑到余满山旁边坐下,催促“快说我上回见卖这么多钱还是卖咱家田地那次呢我第一次见卖菜还能卖这么多钱的”请牢记收藏,&1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