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佃农发家日常哪里能看 > 还钱(第2页)

还钱(第2页)

不止是李老头那桌,旁边桌能听见的,也纷纷侧目向余满山,有些碎语嘀嘀咕咕起来。

李老二虽喝了酒,脑子实则很清醒,一看余满山今天的气焰终于被打压,话就更多了,跟着李老头的话接着说“这女娃,真没了就没了,没得赔上全家,女娃长大还得赔上一笔嫁妆,嫁出去也是别人家的人,满山啊,你去年实在是”

余满山本就听着李老二说他家没田那句就清醒了,李老头也跟着翻旧事,李老二还在这里当着众人的面越说越多,他脸已经完全黑下来,杵坐在桌边一言不。

李老二还在说“要是不卖田给余桑治病,也不至于现在这样,又要受那方地主的刁难,又欠着钱。”

李老二又看向李老头吐槽“爹也是,当初纵着妹子,她回来说缺钱给余桑看病,你就拿出十贯钱来。”

李老头不知道是不是酒喝多了,有些吐字不清“还不是你大哥非要劝我好歹是我外孙女我拿这么多钱出来给她治病,也不知道她以后长大了记不记得感念我”

余桑在旁桌一字一句听得很清楚,她可不是真的五岁的小孩,她基本听懂了,她原本还以为是她外翁主动拿十贯钱出来给她治病的。

却原来是,她娘阿李自己回家去说的,还是在李老大的劝说下,李老头才答应拿钱出来给她治病,而李老二,一直是不答应的,觉得她是个女娃,死了也就死了,女孩儿本就是赔钱货,给治病简直是浪费。

后来秋社日,李家闹分家,沈氏一直闹着这十贯钱的事,她当时坚持要写下借据,如果李老头真心不要,最终也不会让里正写下借据,不过是顾着面子,做个表态不是他不要,而是她硬要还。

余桑看向她爹,她爹余满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已经面沉如水了。

李老二还在说“唉,最近家里送英才去镇里读书,花费不少啊,幸亏英才聪明,张老叔,听说你孙子也打算明年开春送去镇里读书那敢情好,到时候和英才一起啊”

“要是去年余桑没生病,就能送英才去读书,说不定英才就能早一年考上秀才了。”

李老二话音一转,看着沉闷的余满山,他已经没有之前在堂屋送礼的意气风,李老二感觉舒服了不少,开玩笑的语气说道“秋社日那天,余桑硬是要给我家写个借据,不知道满山你知道不”

他问“她年岁小,嘿嘿,不知道这借据算不算数”

他又一次重复“家里最近送英才去镇里读书,那书本笔墨纸砚的真是贵啊,怪不得一般人家都读不起书呢,又要过年了,家里有些不富裕呢。”

“嘿,余桑指天誓地硬说要过年前把五贯钱还上我这个做舅舅的,只当她小小年纪不懂事。”

李老头酒虽喝得多了点,但还是很好面子的,一听李老二这话,这哪是该当着人多的面说的

他呵斥李老二道“不能喝就少喝点,没得喝多了在这胡咧咧”

余满山本就压抑着没说话,一听李老头这意思,那就是催着他还钱了只是苛责李老二不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闹得大家都没面子,应该私下催他还钱

忽然一阵寒冷的冬风在院坝扫过,众人打了个激灵,余满山终于忍不住,“砰”地一声拍了桌子一下,站了起来。

他没有大吵大闹,也没有动手,声音压抑着怒火,他看向余桑这桌,喊余大郎余二郎道“大郎二郎,你俩现下就回家去,跟你婆婆说,让她拿五贯钱出来,把那借据也拿出来,你俩好生把钱背过来,咱今天就把这五贯钱还了”

余满山这突然一拍桌子站起来,院坝上坐席的人全部都看了过来。

李老头被他这一闹,今天是他过生,他又是面子大于天的人,他冷斥道“怎么地脾气这么大”

李老大匆匆吃了饭就去照应还没吃饭的客人了,这些客人在等着坐第二轮席,李老大听到余满山这边生了什么事,他赶忙赶过来,拉了余满山问“怎么了”

又看他爹和李老二的反应,定是生了矛盾,他赶紧劝道“好歹今天爹过寿,人多着呢,有事咱明天再说,闹得大家都知道了也不好。”

余满山现在还压着怒气,就是看在李老头今天过寿的份上,他吸了一口气,又是李老大来劝,这个大舅哥一向带他不错,余满山态度缓和了些,也没坐下,他道“我去院坝边吹吹风。”

余满山一走,李老头这桌气氛就没之前热了,大家有些尴尬地吃完席。

余大郎和余二郎也机灵,早就听出隔壁不对劲,等余满山一喊,两人就动作很快地往家跑了。

余桑也没吃饭了,跑去找她娘了。

李家湾离大石坝不算近,但余大郎和余二郎两个跑得快,这在外家受了欺负,不得赶快背了钱来还了打脸

等到第二轮席快吃完的时候,余大郎和余二郎就背着钱回来了。请牢记收藏,&1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