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佃农发家日常哪里能看 > 不多接触(第2页)

不多接触(第2页)

却被余满山一把掌住背篓,余满山道“还是先去把借据拿出来,再把钱点清了再销毁借据,免得这么不清不楚的,以后要是说钱不够,我也没地方说理去。”

李老头看余满山这么给脸不要脸的,气得捶了一下桌子,朝门口的阿李吼道“三丫”

女婿终究是外人,女儿他还是能管的

阿李也正气愤着,想到以往每次回娘家,那二嫂都冷言讽语的,虽她逆来顺受惯了的,这会子夫君给她出气撑腰,出嫁从夫,她爹这么吼她,要是往日在家里,她肯定顺他意了。

听到李老头吼阿李出来管事,余满山回头看向阿李,余满山以为阿李要出来听李老头的话让他别闹,阿李却梗了脖子走进堂屋,与余满山站在一起道“二嫂还是去把借据拿出来,咱们当面点清了的好,免得以后说叨没还清少了钱之类的,耳朵听了也烦。”

李老头看连阿李都不听话了,他气得连连拍了三下桌子,道“好好好”

“老二媳妇,你快去把借据找出来,咱早点点清,免得一直在这堂屋杵着丢这个人”

堂屋很多亲戚邻里的终于把这热闹看得差不多了,矛盾也理清了,好些人出言劝道“一家人的,平时嘴巴多说了几句不好听,但终究是自己人,哪家没有这样的,事情过了就算了,既要把钱点清,那就点清吧,一家人和和气气的”

过了这么会儿,余满山觉得也差不多了,倒没开始那么一股怒血直往脑门窜了,他态度软了些,却没说话,等着把借据拿来,把钱点清了,他拉了旁边一根条凳坐下,将阿李也拉着坐下,算是表个态,这事坐下说完就行了。

沈氏很快就去把借据找了出来,虽说余满山一家今天很不给她家面子,但这好歹是五贯钱呐,她本想着余家这么穷,也不知道要过多少年才还得起这五贯钱,居然没想到这么快就还了,虽然有些没脸,但内心还是欣喜更多。

李老二一个大男人是撇不下这个脸面数钱的,他也想把钱点清,免得余家不够数却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有五贯,他眼神示意沈氏来数。

沈氏才不管那么多,面子哪有钱重要,当即拿出背篓里的五串铜钱,点了起来。

这把李老头气得狠咳嗽了几声

这老二一家也太不上道了

那边厢又响起李英才的读书声。

李老头想,他得撑着活久一点,撑到李英才出息了能当家做主了才行

五贯钱在这乡村里,已经算很多了,一般人家家里还不一定能拿出这么多钱出来,沈氏数了好一会儿才点清。

的确是五贯钱,没少一文钱,没多一文钱。

当下,两方把借据拿出来,一道撕毁了,这笔账算是勾了。

既然这事算是完了,沈氏和李老二脸上也出现了笑容,毕竟五贯钱没指望着能这么早还上的,沈氏喜滋滋地端了这背篓钱往侧屋去。

堂屋的气氛也缓和了很多,李老二端起一碗茶干了一口,钱拿到手里了,就没那么被动了,他一直好奇好一会儿了,看余满山也没那么板着脸了,他道“其实也不急着还这钱的,都年底了,各家也紧张,满山你也没必要硬是去别家借五贯钱来还,我们好歹是亲戚,肯定比那外人好说话”

不等李老二说完,余满山脸色又沉了。

堂屋里坐着的亲戚邻里对余家都不太了解,听李老二这么一说,恍然大悟,原来这李家的女婿余满山是借了别人家的钱来还钱的,之前还以为他多本事呢,却道是拆了西墙补东墙

听着周围的闲言碎语,余满山握了握拳头。

李老二听到周围人的说话,脸上更是得意起来,刚刚丢的面子终于找补回来了。

堂屋里有几个就是住在李家周围的邻居,很是了解李老二,这李家,除了李老大人很是不错,这李老头和李老二都很爱面子,只是李老头要内敛些。

而李老二,比较窝里横,外人的霉头他是不敢触的,专爱在自己人头上找补面子,自己人又不会拿他怎么样。

阿李看自己二哥今天很是有些过分了,又看余满山忍着的样子,她拉了拉余满山袖子,出言道“爹,我们就先回去了,家里还有事,要赶着回去呢。”

余桑却从门口边走进了堂屋,小小的人儿脆生生地气愤道“你们欺负我爹你们不是好舅舅好舅娘好外翁”

稚子说话无心,堂屋里一时静默无声。

李老头脸色死沉,李老二也同样如此。

只沈氏嚷嚷道“小娃娃懂什么在这里乱说。三丫你平时在家怎么教的”

余满山一掌拍在条凳上,站起来,“小娃娃怎么了我家余桑比谁都懂事你说小娃娃懂什么,那她立的借据你又算数了,天天念叨着我家余桑虽是个女娃,我看她出息比你家男娃还大些女娃怎么了女娃就不能花钱救活了”

余满山终究是把之前忍着的不忿全部一吐为快,又把那之前装钱的背篓一提,拉着阿李就往屋外走,顺便喊上“大郎二郎三郎,回去了”

走到门口,把余桑一把抱起来,直冲冲往外走。

也不管那起礼数了,这李老二一家,还是少接触为妙。请牢记收藏,&1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