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佃农发家日常哪里能看 > 椴木香菇接种(第2页)

椴木香菇接种(第2页)

余大郎“”

花了大半天功夫,终于把椴木香菇接种完,剩下的就是好好管理了。

这些木头适合放在七阴三阳的地方,余桑想来想去,也就是前面的竹林了,因是下坡地,下雨容易水往竹林方向流,余桑让余满山几人找了些石块垫在地上,然后再以“井”字型堆放这些菇木。

现在气温低,需要适当保暖,除了盖油纸,又在上面盖了一层稻草编成的草苫子,既防雨水进去,又防其他人随便把木头拿走当柴火烧了。

终于等到第二茬平菇长得差不多,运气却不巧,赶不上张家的船,只能去包船叫张家走上这一趟,反正这次人也多,付了25文钱,让张家撑船跑这一趟。

余满山提前借了秤,又傍晚时分去田里把菜摘好,这回韭菜和芹菜都长得很好了,摘得就更多,余大郎余二郎刘大丫都帮着去摘菜,人多,没多久,连带去河里洗菜也一起弄完了。

余桑跟余满山商量“要不让大丫也一起去县里吧,她也能背些菜呢。”

反正都包船了,多一个人背些菜可以卖更多钱,刚好让刘大丫跟着去县里涨些见识,对她以后也有利些,毕竟余家也管不了她一辈子,她身体好,背着一小背篓菜,也不重,走个二十多里也还好。

刘大丫这辈子长这么大都没去过县里,她又不是余家人,平日里也不敢跟余家提什么要求意见,听到余桑这么说,她霎时眼睛就亮了,眼巴巴地望着余满山。

余满山知道她小孩子一个,肯定想去的,连余三郎都眼巴巴地望着他,余满山想了一下就答应了“也行,那明天一早,大丫你早点起床,过来吃了饭,一起去县里。”

刘大丫太激动了,她脱口而出“我可以不睡觉的,等着你们起床去县里”

余满山“”

余桑“”

余三郎盯着余满山,问“爹,我呢”

余满山“你好好在家。”

余三郎“”他也想跟着去县里

余桑也觉得带余三郎去就算了,毕竟余三郎年纪小,刘大丫好歹壮实,年龄也大些,因为爹不靠谱,她比余大郎还懂事,带着刘大丫很稳妥。

余三郎还是个小孩子,去县里是做生意的,带多了小孩,哪有时间精力看顾。

余桑特地叮嘱“明天大丫你多穿些,路上冷呢。”

刘大丫平日里穿得乱七八糟的,她爹跑了,但衣服却没全部带走,虽旧些破烂些,多穿几件,管他夏衣冬衣的,不讲究好看不好看,倒也还暖和。

她家不过刚有起色,没钱给刘大丫做衣服,别说是刘大丫了,就是她自己,都没做过衣服,等以后家里条件好了,再讲究这些外在东西吧。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余家几人就出了。

张家已经等着了,几人上了船,把东西放好,船桨就划了起来。

冬日的寒雾在河面上飘荡,船行得很快,风也就大了,吹得脸和手都冷冰冰的,几个孩子在船中间挤在一起挡风抱团取暖。

余桑问“张大叔,把你船装个篷子要多少钱啊”

若是以后包年张家的船,肯定有个船篷比较好,毕竟无论刮风下雨烈日,他们都得去盐滩镇。

余满山已经问好了,若是明年没有意外的话,长期租张家的船,一年5oo文钱,张家就赚个辛苦费,5oo文也算一笔不小的收入,主要是不费心,把人接送来回就行,对于张家也是意外钱财,那何乐而不为。

余满山却听到了心里,他自己就有一些竹编手艺,闻言道“要是自己做,砍些竹子,再买些木头什么的,也花不了多少钱。”

这船不大,也很有些旧了,篷子也不捡那全木头的做得好些,只简单遮阳挡雨的做一做,费不了多少钱。

余满山话“明年要是能定下来,这篷子我家来花钱花力做吧。”

“那敢情好”有人帮着做,张大叔一口应了。

等到了盐滩镇,余满山道“要不你天擦黑的时候来这里接一下我们,我还是按25文给你算。”

25文都能买半肥半瘦的一斤肉了那必须来

余桑看到张大叔乐呵地应了。

几人赶快背了背篓挑着担子往县里赶,争取早点到县里,赶个好时候卖菜。

余桑先在路上给余满山做个心理准备“爹爹,这几天都不过节呢,菜价钱肯定没上回高的哦。”请牢记收藏,&1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