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第一个文殊智第二个普贤行,第三个普眼菩萨要请问佛陀的渐次方便法,本无渐次他要问渐次,本无方便他要问方便。佛陀依着普眼菩萨所要求讲方便,他也讲究竟可是方便最后还是在顿觉顿悟,还是要回归文殊智跟普贤行,各位记得佛陀跟他普贤菩萨讲一句话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它是百分之百的顿悟,是一个顿悟顿见,这种顿悟顿见的思想随着圆觉经的展,在有形跟无形的加持之下,整个北方当然不是一路反转,经过了华严五祖宗密大师对圆觉经思想的传递,北禅的渐修法慢慢的褪去了色彩,南方的顿悟法就取代的北禅的渐修法,在北方所谓的中原一代开始普遍的流传,为了要去介绍的三圣圆融观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三圣圆融观在讲二因,当你体悟到文殊智普贤行的时候果言说不能说,因为它出语言文字,你了悟到二因的玄微你就知道毗卢遮那果海之深妙,知道因就知道果,它讲念念因圆,念念的因只要圆满,念念的果一定圆满,叫念念因圆念念果满,三圣圆融观的观点,当我们体悟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时候,他又引出华严经的出现品,身为一个菩萨他的自心要念念常有佛而成正觉,什么叫念念常有佛而正觉?念念的意思是无时无刻没有一天停止就是随流认得性,认得那个佛性,那个佛性是什么?就是佛成正觉,每个众生要进入到菩萨跟佛的境界,要从自性的念念无时无刻,二六时中体悟到我的心就是佛,佛就是我的心,心佛众生无差别而这个叫佛常成正觉,什么叫常成正觉?就是成佛。众生本成佛,不是众生只有佛性是未成佛,佛是已成佛,我是未成佛,可是真正的究竟是众生本成佛,所有的大乘经典只有两部最直接提到这个一个是华严经,一个是这个末法时期我要提倡的圆觉经,佛法是顿悟的法门。
大乘佛法没有因为元朝统治而灭绝,中间有大禅师出来而且受到蒙古皇帝的尊崇,这位是大禅师也是净土宗的大师就是中峰国师,他所写三时系念是今天大家很流行净土宗,作为净土宗的一个范本以外也是作为度的一个范本。以后到明朝,明朝四高僧莲池大师,憨山老和尚,紫柏老人以及蕅益大师,这四位里面有两位是净土宗的大师,就是莲池大师跟蕅益大师,紫柏老人从小就有侠气,他看到世间的不满非常有义气加以批判,紫柏老人在东林党事件里面得罪了宦官最后他被判死刑,中间憨山大师多方的奔走也无补于事,相同的憨山老和尚也犯了政治上的一个事情,是因为当时的佛寺必须皇帝下令才能兴建,而当时万历皇帝的母亲下令让憨山老和尚来建立一个佛寺,可是他们在王位的争夺以及对嫡长子以后太子的继承,万历跟他的妈妈有不同的看法,万历的母亲皇太后这一派的势力就消退,这派政治力消退的时候连带着憨山老和尚受到的波及,憨山老和尚就被判处充军,就从北方的北京流放到南方来,流放到南方的时候这可能也是一大因缘,当他进入到六祖曹溪,六祖真正祖庭地方的时候,他非常的感慨,感慨唐朝六祖的禅风,一直到明朝明中业以后已经不复兴了,已经衰落了,所以他了一个大愿要把南禅以及真正顿悟的禅,真正达摩祖师佛陀心法的禅要加以复兴,当然憨山老和尚学问非常的好,他是明朝四大高僧,从小就立志要出家对经典的经论着述了很多,憨山老和尚在南方的时候最提倡的一部经典还为这部经典又重新再作序,这部经就是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憨山老和尚提到这部经是佛陀的心要,这部经能闻经而知见地者,憨山老和尚说百千万劫难遭遇,一了悟到圆觉经绝对了生死出轮回这是憨山老和尚讲的话,这部圆觉经在憨山老和尚的提倡之下圆觉经又占领了一个在中国佛经历史上的角色,一直到清朝因为清皇室爱新觉罗从北方来,他的宫廷里面笃信的藏传佛教,所以对大乘佛法的经典,在皇室里面除了雍正皇帝以外,从历史上来看其他没有那么样的重视,雍正皇帝为什么重视,因为雍正皇帝最尊敬的一部书就是永明延寿禅师的宗镜论,宗镜论有圆觉的思想,到清朝中末以后更是对大乘经典没有重视,一直到民国时候到今天。
当我们来看这部圆觉经,我试图把圆觉经所知道的见地来跟各位来做一个分享,大家共同来体悟到圆觉经讲什么,当然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得其解,可是不管各位的根器如何,佛所讲的就是我们本身,我们佛性的事不是外人的事,经典里面都触动到我们的本心尤其圆觉经它最直接,讲的很直接因为它已经讲到众生本成佛这句话,今天借着十二位大士,十二位大菩萨依次的来跟佛讲心法,请佛来告诉末法的众生,末世的众生如何回归到真心本性,文殊智跟普贤行是这十二位菩萨的总代表也是总纲领,接下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普眼菩萨了,在圆觉经的整个架构里面,其实佛陀要跟他讲的也是文殊智跟普贤行,所以他对普眼菩萨的一句话是圆满自性的圆觉,圆觉现于身心随类各应什么意思?所有的众生随着各类的所有众生他都有圆觉自性,可是彼愚痴者,对佛陀而言本来没有愚痴,可是你昧于实相所以你变成愚痴,你的愚痴是什么?是说这个净圆觉实有身心自相什么意思?就是说净圆觉有身心自相,身心自相就是净圆觉,佛陀要讲的身心自相是净圆觉的附属,并不是身心自相是净圆觉,佛陀举例摩尼宝珠能现出五色,可是众生昧于五色以五色为实这是众生,摩尼宝珠就是佛陀所讲的净圆觉,这五色是什么?是现出来的五阴,五色就是五阴结合就是我们的身心,这五色不是摩尼宝珠,它是摩尼宝珠借着因缘所生而生出的五色而已,可是彼愚痴者昧于五色以五色为实的,他以为身心是真实的,没有看到魔尼宝珠只看到身心,佛陀告诉普眼菩萨说所以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就是佛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什么叫对离幻垢?能够知道身心是假的是幻垢,对离幻垢,可以脱落身心者我们称它叫做菩萨,这个是他对普眼菩萨很重要的一段话,这段话是讲给大家听的,今天我们所有的烦恼是在身心的拖累而已,不然我们还有什么烦恼?现在佛陀经告诉我们身心幻垢,对离幻垢即是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什么意思?你除了身心脱落以外而且要进一步的认知本无身心可脱落,本来就没有对象让你脱落,如果各位的见地能够进入到这边的话,这是入地的菩萨摩诃萨的大菩萨,圆觉经已经这么清楚告诉我们了身心脱落,我们一般讲叫做不住,可是金刚经的境界是无所住,本无对象让我住,各位能够这样这个叫做进入到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入地不动地了,什么叫不动?他不会再受到动摇了,为什么不再受到动摇?本无东西让我动摇,你怎会动摇所以这个称为叫做无生法忍,凡夫众生昧于五色,这五色跟摩尼珠有什么关系?五色是摩尼珠在不同的时空点里面,从世界的物质去想象而现出不同的五色,五色的不一定代表五这都举例了,语言文字的举例代表光,透出光出来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明暗五色的色彩就会不同,所以站在法相宗的三性三无性而言摩尼宝珠就是圆觉经讲的圆觉自性,称为叫圆成实性这些都是专有名词都讲同样东西,在法相宗讲的叫圆成实性,它圆满成就实相这个就是我们的本心就是我们的自性称为叫圆成实性,这个不是我们修来的这是众生本具,众生本来就圆满,众生本成佛这句话才相应,圆成实性它有一种随缘的作用,我之前特别提到了如来藏,如代表不变,来代表随缘,藏代表什么?它含有染跟净所以我们的如来藏含有染跟净,随着染它就染随着净它就净,我们的自性功德圆成实性有随缘的作用,随着不同的缘而产生的五色,五色在三性里面称为叫依他起性。法相宗它很深入,把八识讲的很清楚,其中在如来藏里面它有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基本的架构一经通全部都会通,不可能说我只通一宗其他我都不懂,不可能。包括最简单的净土宗,净土宗你说你很通,你通什么?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各位这不一定了义,什么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代表的见地是什么?阿弥陀佛在哪里?如果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西方极乐净土在哪里,你没有从各宗里面去了悟的话,净土宗你自己也不通。这五色叫依他起性,因为圆成实性它有一个随缘的作用,依他起性依照圆成实性的随缘作用成为五色这个叫依他起性,他就是缘可是依他起性起了五色以后凡夫众生就是彼愚痴者,圆觉经讲的彼愚痴者他昧于五色,他不知道什么叫五色,他不知道五色是摩尼宝珠所示现出来依照缘起的色而已,把五色当做实有以五色为真实,开始产生称为叫遍,普遍以色为主以相为主叫遍计所执性就变成这样子了,法相宗下面三个专有名词已经把宇宙的实相用很简单的法相宗的语言见地表达把它讲清楚了,你看这不是在讲圆觉吗?佛陀特别在圆觉里面举出摩尼珠,从历史的角度不管它是不是真正二千五百年前佛陀亲口讲的,我们不是史学家不是考证学家,我们不是在做学问上的探讨,因为世间事越探讨越模糊真相越不明白了,能够有这样见地的不是佛不然他是谁,所以依法不依人,我只相信这个而已,人家跟我讲,你讲的大乘经典这个非佛说,讲归他讲我怎么会动摇,可是我也不做批判众生的业力众生的想法,在末法时期每一个人因缘而来,依因缘而来学吧。当我们讲到这边的时候三性三无性,佛陀底下要告诉我们什么?有个很重要很宝贵的圆成实性本不动众生本具,依他起性是从这不动而起的变化才有依他起性,当各位知道依他起性是圆成实性产生,随缘而变化而已,这个依他起性它还是属于幻。
佛陀告诉普贤菩萨知幻即离,离幻即觉这句话重中之重,太重要的一句话既然我知道它是幻,我以前所不知道的以为它是真实的,现在佛陀告诉我他是幻,我知幻即离所以遍计所执为了这个幻把它当作实有,我才会为了这个幻这个实有的东西来普遍的计较普遍的分别,它是假的东西,你在计较假的东西来计较分别而且在执着,众生不能了生死,在生死苦海里面永远不休就是遍计所执,想想你自己今天为什么会烦恼,为了虚幻不实的东西在烦恼,普贤行已经告诉我们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当我知道遍计所执它只是一个空,如空花一般本来没有的东西,你把它当做有,本来就有那种东西它是影像,空花跟缘影会不会有区别,缘影是有这样的东西可它是影子,我对缘影的判断我喜欢不喜欢那个叫做空花,缘影没有告诉你说我是影子,你喜欢不喜欢是你自己加上主观,经过第六意识跟第七意识的我执,给它我喜欢不喜欢那个叫做空花,什么叫空花?本来没有的东西,我现在要告诉你们很重要的一句话轮回是空花,轮回既然是空花,为什么要入空花而轮回,你了的时候这个称为叫了生死,不是我修到了生死是我见地了生死,本来没有生死可了,当我们知道依他起是幻,不需要有遍计所执,因为我是执着依他起才有遍计所执,遍计所执是空,空就是圆觉经所讲的,再多一个字更了解叫做空花,因为遍计所执凡夫跟菩萨不一样的地方,什么人叫菩萨,菩萨不在意依他起性,而且还会利用依他起性来度众生,凡夫看到依他起性就起了遍计所执,真正的修圆觉的菩萨,依他起性而见圆成实性。你怎么知道有圆成实性?就像你看到水晶出现的幻相,因为光影产生的幻影,我看到了幻影就知道有一个水晶,菩萨是从依他起性去见圆成实性,凡夫众生是看到依他起性而执着依他起性,不见圆成实性差别只在这一点而已,依他取性会不会存在,佛陀告诉我们不要灭依他起性,灭的话就断灭相你就修错了,依他起就依他起吧,可是我了解到依他起就是圆成实,通过依他性起见圆成实性,你是真正大乘佛法的修持者,我可以称各位真菩萨,真的就这样子。凡夫众生他也没有灭依他起,可是他把依他起当做实在来执着,就变成了轮回里面的主角,空花里面要追逐空花的主角所以叫做彼愚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