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初入人世 > 第1章 阅览室(第2页)

第1章 阅览室(第2页)

“看,这就是当时战斗的经过,”刘富宽把他们俩画好的地图举到我和陈永面前。突然从石缝中飞出一只小鸟,站在巨石旁边的树枝上吱吱叫了几声后,轻扬着往南屏山后面的毛寨方向飞去。

“很陌生的鸟,”我说。

“或许这是婴勺,”胡光勇回答。

“婴勺?”陈永惊疑,“这么远古的飞禽,该不是来证言的吧!”

“不就一只画眉吗?说得神乎其神的,”我摇摇头笑起来。

“在我们老家几次见到这种鸟,有一次还叫着跟随我飞了很久,仿佛要和我说什么,我没想到要捕捉它或伤害它,不过听不懂它的言语本身就是一种伤害了。它或许真叫婴勺吧!听说婴勺是最得力的信使,曾经通过信息传递让无数场战争扭转局势,如果这里真生过大战,说不定婴勺的作用也举足轻重,它怎么会突然出现呢?”胡光勇回答,于是话题又从婴勺转回战争,一直争论到我们准备下山回去。

“我说的你不信,你可是对那个子虚乌有的小里村念念不忘啊!”下山的时候,刘富宽话题一转,大家都开始说起这个小里村来。

陈永也接着说:“瞒得了我?你每天跑阅览室去找什么?我很清楚的呢!”没想到,原以为我已经把“小里村”这个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名字于心中隐藏得好好的,却早也被他们窥探出了些眉目。

“杨老师,我想找点以前的资料,可以吗?”第二天下午我走到阅览室杨老师的办公桌前,毕恭毕敬地问。

“没问题,你要找什么时候的?”她把眼睛从面前的杂志上抬起来看看我,放下杂志站起来等我告诉她,好随时去拿。

“是三四年前当地的报刊杂志,不知道还有没有?”

“啊!应该是有,只是一年以前的资料都放进仓库了,一时半会儿也无法拿出来,”杨老师有些惊讶,“你要是当了阅览室的管理员,想查什么资料就随便了,也不怕耽误一时半会儿的。”

“我很早就想了,只不知道成为管理员的门路。”

“下周我们就要在每个班级里招选,我知道你就是98级广告班的同学,报名那天还帮我朋友李芳照看行李呢!你有事没事就呆在阅览室,阅览室的管理员都把你认熟了,”她欣喜地说,“我先给廖老师通个气,让她把你的名儿备下,还有你们那个同学,”杨老师指指坐在长桌那头的刘富宽,“把他也招进来。”

我有些惊讶地看看刘富宽,再转头看着杨老师:“原来你的朋友是李芳,那天她只是留下个背影,都怪我糊涂,当时没问清楚,李丹叶直到现在都不告诉我,这个密老是让我猜来猜去的。”

“哈哈,她们看你老实,故意捉弄你。”

于是,下周三中午,刘富宽、朱学艳、左必辉和我以管理员的身份走进了阅览室。从那天开始,我更加留意旧报刊杂志上的消息,倒推着时间一份份往前看,寻找抄录可能与小里村有关的蛛丝马迹。

“可以帮个忙吗?”一个周六的傍晚,没有同学来阅览室看书之后,我问一起值班的刘富宽。

“什么事?这旅游广告不错呢!”他顺手把正在看得入神的《中国神话风物考》盖在书桌上问,“这些旧报纸,你已经查阅了很多。”

“但两年前的还是空白,因为都被压在仓库底下,要你帮忙取出来,”我说,顺便问他什么旅游广告会做在这严肃的学术刊物上。

“引了一个桃花仙子和灵台侍童的传说,无非就是为了使这块石头变得有点意义,让游客关注灵台山这个地方吗?”说着他指了指书上的一张山景照给我看,近处便是一块平整的石头静卧于美丽的山水之间,“那些久远的报纸上的新闻还有用吗?你到底现了什么?”

“你答应一定保密,我就告诉你,”我扫一眼图片,才不在意刘富宽所说的文字呢,只喃喃地说,“将典故注入风物、景点或品牌,又不是什么新鲜事,有什么稀奇的?仙踪林不也像爱丽丝游仙境那样引入了一个兔子带领茶农去会几个神仙的传说吗?”

“也到是,品牌的趣味性就是这样搞起来的,”他定睛看着我,“保密?什么事情要那么神秘兮兮的?”

“千万不能透露出去。”

“好吧!随你,”他回答道,誓保守秘密。我告诉他小里村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仿佛是生在我身上,越迷惑越深陷其中。

“你叫我帮忙,我就猜到是为找小里村的资料了,你对小里村真是紧追不舍啊!刚入学时你看的半张报纸上那则寻人启事其实我也看了,都是好几年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除了你,谁还会去在意它呢?”刘富宽继续拿起书来看,头也懒得抬起来。

“我想知道那女孩失踪的真相,”我回答到:“快,别再说了,也别再看什么神话不神话的,和我一起把旧报纸搬出来,我慢慢告诉你我的现吧!”于是我夺过他手里的书放回架子,要他和我到仓库里挪开资料箱,再把下面的旧书报一捆捆抬出来,先找到1996年8月16日的三种报纸,在里面现了相同的那则寻人启示。

“好奇怪的事情!”我说:“不知道你有现没。”

“你是说这寻人启事里的照片吗?”他问我。

“是的,你看第一张因为油墨受到摩擦,完全看不清了,”说着我递过那份启示给他看,“这一份上的应该是被报夹夹坏的,照片不在了,”我又递过一份到他手里,“这上面呢?你看看。”

这一份上的图片完全因为纸张折皱的原因,人被印得面目全非,双眼的距离被扯开很远,一只被拉到头顶的眼框让油墨盖成黑色,仿佛本身就没有眼珠子似的,右边嘴角也被折印到耳根上去,鼻子和另一面耳朵完全没有印出来,仿佛那里本身就是一个大窟窿。

“啊——”他惊讶地把报纸扔在桌上。

“你害怕了?”我反而笑着问。

“去,这有什么好怕的,好奇而已,”刘富宽重新拾起报纸来看。

我把三份报纸上的启示并排放在一起:“这些失误都很巧合地出现在照片上,这一份,照片上的油墨被磨掉了,可是围绕在它周围的文字还是清晰可见,这一份,被报夹刮掉的刚好是照片,这被印刷扭曲的图片扭曲的纹路也没有跟着皱折走,仿佛皱折是后来折的。三份的照片看不清的原因都不一样,这是人为的吗?还是巧合?”

“要是人为的,怎么不干脆连整个寻人启事一起毁掉。还用费那么大的心思吗?”刘富宽说,“莫非是灵异事件?”

“别吓我,要不再找找吧!看看小里村到底生过什么事情,”我把那三份报纸收起来,开始约定好,他往1996年8月16日之前找,我从这日期之后查,他似乎比我更兴趣盎然。

天渐渐落下帷幕,周六不上晚自习,其他同学都到校外玩耍去了,整个新教学楼陷入一片死寂,仿佛落在荒漠里的盒子,四周找不到出路,我们沉浸在查找资料的思绪全然不觉这种萧瑟和凄冷。

“小里村因去年五月的一场大火灾,火烧连营,全村几十户木楼房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去年三月生一起入室谋杀案,一家三口惨死家中,案犯始终未能落网;去年一月,废弃的砂厂塌方,现出一个直径近两百米的漏斗型天坑,漏斗底部二十米大的洞深不见底;前年五月的某天夜里洪水暴,泥石流淹埋了山下一户人家,大大小小十余人口没一个从这次灾难中逃脱;前年四月砂场生事故被迫关闭,老板潜逃,也是前年三月,不知怎么飞来一敦几百米见方的巨石,摇摇欲坠地高耸在砂场前的直壁山顶上,害怕巨石会砸下来,很多工人都辞职离开了,”我一边告诉刘富宽这些在报纸上现的灾难,一边找着之前的更多关于小里村的新闻,“但是自去年五月至今,再看不到丁点儿关于小里村的消息,仿佛它一夜之间被从地球上抹除了。”

“1994年3月28日,刘家坪小里村砂厂建成开工,这里都还有新闻,只是一个砂场的新闻,没必要把那么多照片贴出来吧!”刘富宽将一页报纸递给我看。半版报道上面排了一张剪彩照,三张工人和不同机器的合影,工人宿舍照和砂场全景。

“怪事!我在别的新闻上看到过这照片上其中三人,”于是我翻出此前摘录的新闻笔记,再用铅笔把那三个人圈出来“今年年初在广州至贵阳的高路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五人遇难,其中叫刘全贺、胡弼和张光保的三人就在这些照片里面。”

“我倒是想起来,”刘富宽的脸色和我一样开始阴沉,他指着一张照片上的人,“这个人是我们老乡王顶云,去年夏天的时候和朋友骑摩托车,被一辆对面行来的大卡车撞翻,两人血肉横飞,当即惨死。”

“你记得我说过进校当天的一场车祸吗?”

“当然记得,你还说一个中年人在车祸中遇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