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7月上旬,
楚云飞第三军全部兵力至济源展开攻势,
北侧太行山,南临黄河,在这片狭长地带上,一点点的向外推。
纵观鬼子的主力驻扎点,一定是沿着交通要道,其中又以铁路要道为重。
黄河北部,鬼子势力部署图,及楚云飞部进攻方向
平原地带无险可守,鬼子修筑了大量的炮楼跟3-5层的据点,拉出铁丝网,安排重兵把守。
只需要一个中队兵力,配合三五层的据点工事,四挺重机枪一摆,就能守住一条公路交通线。
若无火炮,面对这样的工事,毫无办法。
但要是有炮在手,这种自掘坟墓般的工事,就成了火炮下的死靶子。
沁河是唯一的一条天险,鬼子在沁河两岸均部署了兵力。
第三军作战指挥部,楚云飞部署三路作战。
北路,由384师主力沿太行山防线,由北部向沁河动攻势,目标位沁河北部的博爱县;
中路,由第7师主力向沁阳方向,逼近鬼子沁阳联队;
南路,以24师主力向温县逼近,瓦解鬼子县治安大队,并向大虹桥方向逼近。
第三军休整完备,于7。13日起进攻,三路军向东北方向逼近。
枪声弥漫,
炮声连绵。
几个主力团进攻势头凶猛,一上来就表现出十足的战斗力。
双方刚刚交火,鬼子的防线便不断被突破。
面对楚云飞精锐部队的密集火力,鬼子急的挠头。
尤其是短兵相接,对方做好了最擅长的白刃战准备,却现第三军战士以排班为单位,6支冲锋枪,三挺轻机枪开路。
打你妹的白刃战,哪有冲锋枪突突方便。
鬼子哪打过这种仗,向来是他们进攻,挨个狙击。
什么时候变成了被动防守?
防守也就算了,
小炮、迫击炮、掷弹筒朝着头上招呼,迫击炮爆炸的碎片,将重机枪火力点覆盖。
重机枪哑火之后,对方就莽上来了。
这一套进攻的套路非常眼熟,炮兵轰,步兵冲,炮兵轰完步兵冲。
鬼子都是按照这个套路进攻,可面对反进攻的时候,现对方的炮力更猛。
远处有山炮,
近处有步兵炮跟迫击炮,
夹杂着机关炮跟战防炮。
pak-37毫米战防炮俗称敲门砖,专门打鬼子的坚固工事,以及脆皮装甲车。
鬼子常用的九七式中型坦克、九四式装甲车、八九式中型坦克的护甲厚度都在25毫米以内。
再加上装甲用的不是焊接方式,而是采用铆接方式。
焊接装甲的防护性能更佳,而铆接只适合薄装甲。
这点防护水平,在战防炮面前根本不够看。
以pak37战防炮为例,使用钨芯穿甲弹,可在5oo米范围内击穿48毫米垂直装甲。
脆皮装甲车碰到它,一炮怀孕,两炮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