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除夕。
此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旁边的丫鬟端着酒壶等着给主人倒酒。
赵栎阳看着这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说道:“迎春,你下去吧,告诉顾嫂和其他人,今日除夕,你们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吧!”
“是”那个叫迎春的小姑娘之前叫小七,就是那妇人的女儿,原本主人家里的丫头都是小二,小三的排号叫。赵栎阳感觉不好,便给她起名迎春,另一个小丫头则叫夏荷。
“父亲近日回翰林院可还适应?”赵栎阳问道。
“有何不适应的?倒是比在玉山县轻松许多。你备考如何了?”
赵栎阳摇摇头:“没有头绪,时间又短,乡试时候有洪教谕那老头指导,押中了两题。才有幸登榜。如今又无人指导。我看此次会试无望登榜了。”
赵凌奕当下酒杯说道“不打紧,你还年轻,倒是不急。”
冯莹拉了拉赵凌奕:“奕哥,你帮帮儿子呀,堂堂探花,总比那洪教谕要强吧?还有阳儿的婚事也该想了,之前都是那程家,耽搁我儿。”
赵凌奕看着自己夫人有怨言便说道:“我哪里有时间,再说这三年来我哪里还研读过经义子集呀!”
“父亲,母亲,你们就别操心了,科举之事,听天由命。至于婚事,儿子暂时不想考虑。”
“阳儿,我知道上次退婚让你不好受,可已经两年多过去了,你该释怀了,如今你年纪已经不小了,你父亲是你这年纪,你都两岁了。”冯莹说道。
“你母亲亲说的对,如今你也不小了,是该考虑婚事了”赵凌奕说道。
赵栎阳摇摇头,算了不跟他们说了,这个年代,婚事都是父母做主,即便自己父母算是自由恋爱,可到了儿子,他们却只字不提了。
不得不说,乘国的年假还是很人性化的,过了初五才上班,赵凌奕在家闲了好几天。根据赵栎阳的记忆,历史上那些朝代,很多朝代春节都是几天假期,当然也有更长的。
翌日傍晚,赵栎阳刚写完一篇文章,赵凌奕便来到他房中。
“父亲怎么来了?”
赵凌奕没有说话,转身走了出去,赵栎阳很是好奇。自己父亲这是怎么了。
不一会赵凌奕又回来了,从怀里拿出一些手稿交给赵栎阳。赵栎阳倒是一脸疑惑。
“这是翰林院各位前辈平日里闲时写的的经义文章,你且看看吧!兴许对你有所帮助。”说完赵凌奕便离开了。
赵栎阳看着离开的父亲,到底是亲爹呀,这些可都是宝贵的复习资料,按说会试都会是朝中部院官员担任主考,而这些官员大部分都是翰林院出身。
自己父亲这么正直的人,居然能拿这等重要的复习资料给他,实在是难得。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二月初三午后,赵栎阳正在家中读书,一个小厮跑了进来说道:“小老爷,外面有人找说是你的同乡,姓郑。”
应该是郑兄到了,赵栎阳急忙走到门口开了门。果然是郑铭,可不见黄韬。
“黄兄人呢?”
“他去他伯父家了,家里人捎了书信。”郑铭说道。
将郑铭迎近家中,又吩咐夏荷准备了房间,郑铭坚持要去见冯莹,说不可失了礼数。赵栎阳只能让人去叫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