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书

笔趣看书>金句创作 > 第184章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1页)

第184章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1页)

“王维出生于武则天统治的时期,号摩诘居士,王维的父亲是河东王氏,母亲是博陵崔氏,因为王维的母亲崔氏信仰佛教,所以以摩诘菩萨之名给王维取字摩诘。

和我们熟悉的王守仁、苏轼等人一样,王维的家庭也属于当地的名门望族,所以王维在如此的家庭中长大其见识和才华远不是一般人士可比。

但在王维九岁时,其父的去世导致家中家道中落。

尽管如此,母亲崔氏仍然没有落下孩子的教育,王维的少年和童年时期就在陪母亲卖画以及学堂中度过。

开元三年,十五岁的王维赴长安游学,求取功名。

那时候,交通可多有不便,长安与故乡蒲州,用现代的距离测算,也有将近180公里,开车都要两个多小时。

每一次别离,都很有可能成为永别,王维身为家中长子,身后还有五个高高低低的弟弟妹妹,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但他没有辜负母亲的悉心栽培,即便只有十五岁,胸中才气已是要荡漾而出。

在过秦始皇陵之时,他便写下了一首《过秦皇墓》:

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

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

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

当时的王维,还年轻气盛,居然以嘲笑的口吻,说当年积土为冢的古墓,如今已经变得林木茂盛,郁郁苍苍,化作山岭,从表面上已经完全看不出宫殿的痕迹。

不过,地下冥界里的宫殿应该还和长安皇宫里的样式一模一样吧!

在年轻的诗人想象之中,秦皇陵的墓宫应当是日月星辰间隔排列在穹顶之上,灿烂的银河呈现于九泉之下。

可即便如此奢华,里面的沧海却是水银制成的,人怎么能渡过呢?

里面连春天都没有,大雁又怎么会飞回来?

哪怕再辉煌壮阔,再富丽堂皇,也终究不过是死气沉沉的墓穴罢了。

秦始皇当年到泰山封禅,遇见暴雨,躲在一棵松树下避雨,后来就把这棵松树封为五大夫。

连一棵为秦皇遮雨的树,都能受到册封,可想当年的秦皇,是何等志得意满,是如何权倾天下,然而,如今不还是埋在了土里?

这松涛阵阵,或许正是那棵被封为五大夫的松树哀泣的声音吧?”

我去!

听众们惊呆了。

一个十五岁的小孩,这么牛哄哄的吗?

要知道即使在现代,秦始皇陵也是无数人向往的旅游圣地啊,想想里面的兵马俑,想想那从未面世的地宫,就够让人热血沸腾,恨不得一睹为快。

比如汤光远,在大一暑假的时候就去过一次兵马俑参观,后来得知地宫被水银灌满,不具备开掘条件,可能在几代人的有生之年,都没机会一睹秦皇地宫的恢弘壮丽了。

他当时还很是遗憾,甚至在离开时还依依不舍,多次回头眺望。

相比起来,十五岁的王维,同样是面对秦皇墓宫,内心的情感,却是如此不同。

他不是不了解地宫的壮阔伟岸,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王维比任何人都能欣赏地宫之美。

然而,他却是以手中之笔,以胸中才气,发出了穿透千古岁月的最强讥讽之声。

不得不让人对这个少年郎惊叹不已。

“别人的青春和我的青春,别人的志向和我的志向,真是比我和狗的差距都要大!”

“狗:感受到了侮辱呢亲!”

“我服了,难怪家里老人总说七岁看大,八岁看老,我以前不信,总觉得一个小屁孩身上能看出什么鬼东西?现在我服了,天才真的是从小就能看出坯子好坏的。”

“是啊,像我邻居家那小孩,读小学的时候就自学会了初中的数学题,一口英文说得那个叫流利,参加所有比赛都能轻松获奖,那些好学校都抢着要,而我家的那小子,唉,不说了,先去把他揍一顿出出气!”

“真实了,我就说诗佛诗佛,怎么可能有人从小就展露佛性啊,这样的王维才符合年轻气盛的标准,我开始期待他后来的转变了。”

“别,哥,你别期待,我害怕着呢,总感觉一个人从锋芒毕露到佛法无边,多少得经历一番挫折,我真受够流眼泪的日子了!”

网友的这番话立即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顾知书太狡猾了,居然在喜剧里面也掺杂那么多悲伤的元素。

听完那三篇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故事后,整个人都心情抑郁了好些天。

既有为爱情友情而感动,也有因为世事往往不随人愿而忧伤,更多的是为自己连故事里的爱情与友情都没有而感到痛苦万分。

现在年关将至,实在是不想再接触悲伤故事了。

希望王维的这一生,能走得顺畅点吧,我们听众的要求也不高,能够让王维的结局,像王阳明一样就差不多了!

“如果说十五岁的王维,还有些锋芒毕露,等到十七岁的时候,他的诗句风格,就已经有了些后来大成之后的影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